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我部研制开发的"中期天气跟踪预报系统"的主要做法和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经过近几年来在日常制作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执行重大任务气象保障中的应用,该系统在制作3~7天内的天气跟踪预报方法可行,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2008年8月16~17日怀化地区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窄切变线和较强的低空西南气流与地面冷锋的配置,以及怀化部分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大一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沙氏指数、K指数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强降水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怀化地区2008年汛期10次强降水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归纳出3种天气型式,对强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索,探索了强降水过程预报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法是建立在辐射三角测量的基础上,采用了数学解析的办法,所以称为图解解析法。在文中首先讨论了建立单独模型,并解算模型中所有点的平面坐标,然后依靠系数a和b,计算比例尺和坐标旋转改正数。因此,所有各点都被归化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统之中。为了避免刺点和划线的误差,我们采用了立体观测的办法,因而使方向中误差μ值减小了一倍。换言之,即本法的精度比图解辐射三角测量的精度要高一倍。根据本文的分析和实验结果,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本法精度较图解辐射三角测量精度高,故可用本法代替作大比例尺的平面加密点。2.本法工作量较小,特别是与无扭曲模型法相配合时,更为有益。3.可以节省原料。  相似文献   
5.
干涉谱法测量水下竖直运动目标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磊  惠俊英  蔡平  杨娟 《海洋工程》2006,24(4):38-42
以被动测量竖直运动目标轨迹为目的,通过分析多途信号声压场模型,讨论了经过相干多途信道的目标辐射噪声在接收点产生相干干涉的现象。在目标水平距离已知的情形下,给出了干涉频率周期与目标深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多途信道的相干干涉信息来解算目标深度轨迹的方法。时频分析可以得到干涉条纹、条纹粗细变化的规律与目标深度变化有关。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人"、"区域环境"、"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区域文化生成的基本前提,从文化生成的起点出发研究区域文化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研究,就是对雷州文化的创造主体雷州历代族群的研究、雷州文化生成环境的研究、雷州族群与环境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贞堂  蔡平 《四川气象》2000,20(3):10-12
锋生暴雨是湘西南区5-6月份极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锋生暴雨来势猛烈,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常造成局地山洪爆发。该种天气一般多发生在夜间的下半夜。为更好地掌握此种天气发生的原因,通过对近10年的气象资料颁得出了产生锋生暴雨的基本天气模式及其它能量机制相匹配的关系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失海”渔民保障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专业渔民过去"靠海吃海"、"以海为生"的自然条件由于诸多原因已逐步丧失,这些渔民中有部分已处于"失海"状态或正在趋于"失海".渔民失去赖以生活、生存的环境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形成渔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分析造成渔民"失海"的原因,为关注民生及构建社会和谐提出建立"失海"渔民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措施,供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1月26—29日中国南方一次雨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云微物理过程、逆温区和地面温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冻雨天气对应了两种云微物理结构:一种是由液水形成的降水元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暖—冷"层结形成冻雨,另一种是由冰晶、雪晶和液水形成的降水经过"冷—暖—冷"层结造成的。利用模式输出的层结、地面条件以及降水状况可以大致得到冻雨可能发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是在雷州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成的,可以分为雷州得名之前和雷州得名之后两个时期。在这两大时段雷州文化研究中,人的研究是基础,即对雷州族群、雷州民系、雷州人个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