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黑龙江省东部岩金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家骏  王英杰 《黑龙江地质》1990,1(1):29-56,T001
  相似文献   
2.
3.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4.
5.
垦区普阳农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居民点实施“撤队并点”。工程竣工后,农场将有10个居民点“消失”,可新增耕地4500亩。  相似文献   
6.
地面γ能谱和α杯测量在寻找铀(金,铜)矿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D-3型微机化地面γ能谱测量仪和CD-1型α杯仪在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新一代地面γ能谱仪和累积测氡仪是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多参数测量能提供有关地质体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继南安底斯山玄武岩—流纹岩系数据对幂函数定律的系统证实后,利用Furman等发表的冰岛南奥斯突红地区玄武岩—流纹岩系的元素丰度数据对该定律进行了再次系统证实,其中的27种微量元素数据都遵守幂函数定律:y=ψ  相似文献   
8.
江西寻乌铜坑嶂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时代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铜坑嶂钼矿床是目前南岭东段正在进行普查评价并取得重要进展的钼矿,它以独特的辉钼矿-萤石组合、特征的矿体内部结构变化趋势、辉钼矿颗粒大与品位富等宏观特征,有别于赣南已知的低品位斑岩型、与钨共(伴)生的石英脉型钼矿床。鉴于其产出的特定区域背景,通过Re-Os同位素研究,了解其成矿时代(134Ma),对研究其成矿机理及其在赣南燕山期区域性大规模成矿过程中的特殊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岭地区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南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近20年来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投入不足,导致南岭地区一些优势矿产储量消耗过快,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岭地区芙蓉锡矿等一批新矿产地和八仙脑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钨矿等一批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充分说明,只要认真开展成矿预测研究,配合地质找矿实践,在南岭地区取得找矿突破的可能性并不亚于西部地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南岭地区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加强矿床成矿系列、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及其超常规富集成矿机制、大型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常规优势矿产与非优势矿产之间相关关系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与探索,为危机矿山“探边摸底”和新矿产地的发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