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种群的补充、生长和死亡是决定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类型的三个相互联系过程。要阐明种群补充过程的基本理律,就必须对它的各个环节加以深入的研究。生殖力的变动及其调节规律就是补充过程的最主要环节之一。 从1958年秋季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黄鱼生殖力种内规律的研究。本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于研究浙江舟山渔场岱衢洋产卵场的春宗与秋宗大黄鱼的个体生植力变动规律,着重阐明一个种群内个体生殖力的变动与调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探讨同一地理种群的不同生物学宗个体生殖力变动规律的差异及其适应意义o 春宗大黄鱼共观察分析了304尾;秋宗大黄鱼由于取样不易,仅观察分析了41尾。所据以观察分析的资料均系未出现透明和游离状卵子的典型IV期卵巢。卵子的计数是采用重量取样法,取样重为0.2-0.3克。卵巢采用5%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称重前几天移入80%酒精中,这样可以减少因水分重量所产生的误差。取样时先除去卵巢外膜井取卵巢中部卵子作为计数样品。凡是开始累积卵黄颗粒的小型卵子到半充满与完全充满卵黄的中型及大型卵子都进行计算,卵径范围为0.16一0.99毫米。  相似文献   
2.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3.
鲹科鱼类的嗅觉器官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57种鯵科鱼类嗅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多数种类嗅囊呈椭圆形,少数类呈亚圆形、卵圆形和混合形。嗅囊的长径与短径基本上是随体长的增长而呈直线的增。嗅囊具发达的初级嗅板,但无次级嗅板。初级嗅板的平均数在亚科、属,种之间具有。嗅囊的形状,大小等特性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可作为科、亚科、属、种的辅助鉴别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由于计数卵量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因而已逐渐成为鱼类生态和渔业资源研究上的一个常规观测项目。 生殖力的变动,经常被用来作为判断补充与资源状况的指标之一。我国从50年代初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在我国烟台外海鲐鱼资源的研究中曾指出,1954-1957年间,随着鲐鱼资源的逐年下降,生殖力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提高现象,而且与鲐鱼的生长有关。 本文是从所积累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生殖力研究资料中,选择1959年5-6月间,同期分别在两个不同产卵场上所收集的资料,对其个体生殖力和种群生殖力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说明生活于不同水域中的种内不同种群,其生殖力调节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两个种群分属于两个地理种群,浙江近海岱衢洋春季生殖种群属于大黄鱼分布区北部的岱衢族;福建近海官井洋春季生殖种群属于大黄鱼分布区中部的闽-粤东族。此外,文中还以这两个种群为例,对表示种群生殖力的某几个方法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鰺科Carangidae是鱼类中比较大的一个科。同时,多是经济种类,象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鰺Decapterus maruadsi等是重要捕捞对象,而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卵形鲳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