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因多年未加选育的累代养殖,养殖大黄鱼生长缓慢,性早熟、免疫力低下,亟需对养殖大黄鱼进行遗传改良。多样性芯片技术(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DAr T)具有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显著特点,不需要明确物种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因而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图谱制作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旨在采用DAr T技术鉴定与"东海1号"大黄鱼体长相关分子标记。首先随机测得"东海1号"大黄鱼199个个体体长,均值为13.45cm,符合正态分布(P0.05),"极端大群体"和"极端小群体"之间差异显著(P0.01)。然后采用7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Pst I/Alu I、Pst I/Ban II、Pst I/Bsp1286I、Pst I/Bst NI、Pst I/Hae III、Pst I/Rsa I、Pst I/Taq I)分别进行酶切,获得基因组代表性DNA片段并用于文库构建。根据多态性克隆数和多态性率确定Pst I/Rsa I酶切组合为最优降低基因组复杂度方法。之后从Pst I/Rsa I基因组代表性DNA片段文库中扩增获得3360个片段,以此为多样性芯片探针进行芯片点制,杂交筛选获得18个大黄鱼体长相关DAr T候选标记。经过新群体样本再次验证,仍有8个DAr T标记与体长相关。本研究有助于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大黄鱼群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5对选扩引物组合共扩增到8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80个,多态率为42.74%;群体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54,Shannon氏指数I为0.2174。香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仅引物组合E-ATG/M-CTG扩增到1条雄性特异性条带,长度为139bp。以该雄性特异性AFLP条带的DNA序列为模板,设计1对特异的PCR引物并在10尾已知性别的香鱼(雌雄各5尾)中扩增检验,结果显示5尾雄鱼均可扩增到目的条带而5尾雌鱼均无扩增。表明该序列是雄性特异性分子标记,可用于鉴别香鱼的遗传性别,并为香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和性别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