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5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管理.通过调用GDAL库,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读取,对影像数据进行分块,建立影像金字塔,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入库,建立高效的索引机制;根据窗口显示范围,调取合理的金字塔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缓冲和实施处理显示;最后,设计元数据的管理.最终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鲁西平邑地区磨坊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鲁西平邑磨坊沟和梨方沟两个矿区的矿化蚀变样品,对保存于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的原生包裹体及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二个矿区的包裹体大小、形态相似,类型一致,均为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50℃之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120~260℃的范围内,可进一步分为110~150℃和170~250℃两个区间。结合显微镜下观测的载金矿物的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在17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2 8~-11 5℃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 65%~15 47%之间。矿体及围岩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0 71‰~+2 99‰之间,方解石和石英的δDSMOW值为-63‰~-70‰,δ18OSMOW值为+18 4‰~+22 2‰。以上数据表明流体来源于地幔,成矿过程中与建造水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3.
大湾斑岩-矽卡岩型锌钼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成矿带中,是该段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五台群板峪口组和长城系高于庄组为主要赋矿围岩,锌钼矿体主要赋存在流纹斑岩体内及斑岩与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对大湾矿床内2件赋矿流纹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测定,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7.1±0.9)Ma(MSWD=0.56,n=24)和(136.8±1.2)Ma(MSWD=0.40,n=22);对矿区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定年,得到加权平均年龄为(136.5±1.0)Ma,等时线年龄为(136.1±2.3)Ma,在误差范围内成岩成矿时代一致,显示大湾锌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大湾矿床中辉钼矿的w(Re)为5.816~16.484μg/g,反映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征.区内流纹斑岩和蚀变体系为进一步找矿勘查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4.
在求解非饱和态土中水分入渗问题时,水力函数是体积含水率或者吸力的函数,致使其控制方程呈现出强非线性的特征,进而使得其求解变得十分困难。基于水分在土体介质中流动耗时取极值路径的选择这一假定,引入时间泛函,基于变分法原理将水平入渗问题转化为泛函极值问题。通过求解Euler–Lagrange方程,结合边界条件,得到非线性瞬态水平入渗问题的显式解析解。结合Brooks-Corey型水力函数,显式地求解出该类型非饱和态土的体积含水率发展分布规律。通过计算4种不同类型土体的水平入渗规律,将求解结果与已有结果以及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体积含水率分布与位置距离和湿润峰距离比值呈幂函数关系,指数取决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形状参数;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会对体积含水率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南海北部表层温盐场的走航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6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走航观测,得到了该海区多个断面的表层温度、盐度分布曲线.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显示观测期间处于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转换阶段,走航观测所得的温、盐资料显示出在这一季风转换的特殊阶段该海区表层的水文特征.珠江口冲淡水的扩散范围在季风转向前后有显著的变化,低盐的冲淡水在西南季风阶段向珠江口外海区的东南方延伸较远,而在东北季风阶段则受珠江径流量、南海北部表层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收缩至珠江口附近.闽南近岸和台湾浅滩南部表层具有低温高盐特征,但CTD资料表明台湾浅滩区域存在上升流,结合风场资料,可证实观测期间此处的上升流由海流-地形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单点高频地波雷达资料估算潮能耗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嵊泗站所布设的地波雷达观测获取的径向流数据,以及嵊泗、芦潮港、岱山3个潮汐观测站水位资料,采用两点近似投影方法反演流场全矢量流速,并用T-Tide程序计算调和常数,分别计算O1、K1、M2、S2各分潮流速场及迟角场,并计算各点上的潮能通量及潮能耗散,得到嵊泗岛以西杭州湾口区域潮能耗散同地形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充分证明了采用地波雷达观测数据进行潮能耗散计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供相关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积分法是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常用的方法,而概率积分法预计的精度取决于其预计参数的确定。以国内大量的条带开采实测资料为基础,应用相似理论对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的相似现象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计算出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根据所得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相似现象的分类及其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应用模式识别对待求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进行了求取。工程实例表明,用模糊优化确定的预计参数进行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其预计结果更加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构建WebGIS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年来的软件发展中,组件化和网络的进步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软件工业的主要突破点便是软件之间的结合和组件化。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组件技术和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针对GIS的特殊性,指出了用组件技术构建WebGIS系统可行性、一般步骤和主要任务,着重剖析了在WebGIS系统中组件模型的运行机制。将组件对象模型这一新的技术引入 WebGIS领域,提高 WebGIS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WebGIS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或者完全避免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有害影响,根据深部开采地表移动的实测数据,本文给出了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利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值进行计算,分析了建筑物受地下开采的影响程度,以此对矿区地表建筑物保护煤柱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基于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的保护煤柱设计方法,对减少深部开采保护煤柱的压煤量、保护地表建筑物、实现地下煤炭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南海北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使用了民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并在珠江口外海和越南东岸外海2个断面进行了拖曳测量。通过对MVP和定点温盐深仪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MVP下降阶段数据较为可信。对所获温、盐、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2个断面的水团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东岸外海断面的混合层平均深度(27m左右)深于珠江口外海断面(17.5m左右);在表层和近40m深度处,珠江口外海的盐度值都高于越南东岸外海,呈现高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