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5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X射线双星     
X射线双星是最近十几年以来天体物理学中很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新领域的基本内容,包括:几个典型的X射线双星的观测资料;X射线双星中致密源的定性分析;理论上的核心问题——吸积到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1924年,蔡伯(H.Von Zeipel)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定理:一个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和辐射平衡的自转星,通过水准面上一面元的总辐射流和该面元处的有效重力成正比.因而,自转星表面的亮度随着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两极区域此赤道区域亮一些,这被称为“重力昏暗”效应.后来,在计算快速自转恒星受自转畸变了的谱线的理论轮廓以及研究密近交食双星的光变时,基于蔡伯定理的重力昏暗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i)利用克拉夫特和施密特列出的造父变星资料中146个星的资料,用加姆方法计算了Δω(R)随 R 的变化.结果同根据莱顿天文台得到的21厘米氢线发射的观测资料计算出的Δω(R)镶合,定出太阳离银心的距离 R_0=11.0千秒差距.(ii)利用伯劳乌和摩根给出的17个造父变星(W Gem 除外)的自行资料,算得太阳邻近的银河系自转角速度ω(R_0)=23公里/秒/千秒差距,因而得自转速度 V(R_0)=250公里/秒.(iii)利用Δω(R)曲线计算了在R=5至14千秒差距区域内,ω(R)、V(R)、F(R)、A(R)和 B(R)的数值.最后,将 V(R)的数值同稳定星系动力学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边界层是介于吸积盘和吸积星之间的非常狭窄的区域,在该区域中随着盘物质接近星面,它的角速度从开普勒角速度下降至恒星自转角速度。边界层因释放的能量接近吸积光度的一半,并且为确定吸积盘结构的微分方程提供内边界条件而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激变变星中吸积盘边界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67年海豚座新星12月极大前光谱作了分光光度测量,测定了壳层膨胀速度.分析测量结果,提出如下看法:一、归纳出新星极大前光谱变化有三个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1.壳层膨胀速度逐步减小,并渐趋稳定;2.色温度总的趋势是下降;3.某些电离电位或激发电位相对较高的元素的发射线,其相对于连续谱的强度也有下降的趋势.二、海豚座新星特征有利于把其平坦极大阶段看成是极大前休止的假设.三、用连续物质流的假设可以满意地解释我们所观测到的新星极大前光谱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