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阿合作源远流长 中国与阿根廷的天文合作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北京天文台地球自转团组的联合支持下,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前身)天体测量研究室的鲁礼智、李智琛对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和国立圣胡安大学天文台进行了访问。该访问促成了中阿在二型光电等高仪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恒星作为宇宙的基础组成元素,其形成过程一直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已基本了解中小质量恒星(质量小于8M⊙)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数量少、嵌埋深、演化快和反馈剧烈等因素的影响,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8M⊙)的形成过程依然谜团重重。介绍了小质量恒星形成的基本理论,以及吸积盘、竞争吸积、并合三种主流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模型;回顾了以往使用红外或射电望远镜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观测和分析,以及现阶段使用多波段巡天观测手段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目前公认的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示踪物——分子外向流的理论和观测现状,以及大质量外向流的优秀候选体——绿色延展天体的发现、理论及观测研究情况。最后,对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和观测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正北部和西部.它们均可能形成恒星,其中5个很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而其他的均可能形成小质量恒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