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世纪中国学者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研究最活跃、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的天文学史论著就不少于200种。天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自10至40年代,这是天文学史研究全面启动的时期。从10至20年代,一批由海外学?..  相似文献   
2.
北宋皇祐(1049—1053年)、崇宁(1102—1106年)年间,周琮和姚舜辅先后发明了晷长计算的新方法。对于一回归年内每日午中的晷长值,周琮给出了一个四次函数式和二个五次函数式,而姚舜辅则给出了三个形式独特的函数式并分别加以计算。本文在对原始记载作了必要的校订之后,复原了周琮和姚舜辅的六个算式,进而对它们作了精度分析,发现周琮的皇祐晷长计算法和姚舜辅的崇宁晷长计算法的精度分别为0.019尺和0.011尺,它们较唐代一行、边冈等人的晷长计算法的精度(0.022尺至0.025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还对皇祐年间的44次晷长实测记录进行了精度分析,指出其精度为0.017尺。  相似文献   
3.
郭守敬等人晷影测量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郭守敬等人由晷影测量结果推求冬(或夏)至时刻的方法,求出郭守敬等人影长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平均偏离(单次测影的误差)在±1到±4毫米之间,冬至时刻测算的精度约达0.01日左右。本文还分析了测算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授时历所用的回归年长度值的取得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