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Understanding people’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projects and programmes of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 has not been a key analytical concern of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around this new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ses participation in four communities benefiting from payments for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fixation in Mexico, and contrasts the results for each case with neighbouring communities that do not receive payments. We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accounts for procedural rules, actors’ interactions, institutions and values, and individuals’ characteristics. We show that the nature of PES rul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with government officers and NGOs influence resource managers’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We highlight community size, resource managers’ ability to diversify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local perspective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common forests, particularly sacred value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oncerns on forest conservation, as critical participation drivers. This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on why and how these new institutions may be attractive for some resource managers and permits to draw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PES projects and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3.
4.
Chemical and isotopic analyses of pore waters from Jamaican reef sediment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sulfate reduction as a major control upon the origin,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ubmarine cements in this fringing reef setting. Fore-reef sediment pore waters exhibit active sulfate reduction and enrichment in 18O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ssociated active magnesian calcite cementation, alkalinity consumption, and cement enrichment in 18O. Conversely, lack of widespread submarine cementation in the back-reef corresponds to the diminished resupply of sulfate coupled with input of CO2-charged meteoric water from a nearby unconfined aquifer into the more stagnant pore waters which lower pore-water magnesian calcite saturation states and preclude active submarine cementation.  相似文献   
5.
基于OFDM核心技术的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具有4G技术的特点。与3G和WiFi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优势。本文就基于WiMAX的地质灾害应急通讯系统的几种技术方案加以详细论述,说明WiMAX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共享分类是制定数据共享政策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 提出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探讨建立以数据共享分类为核心的 国土资源数据分类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基于ASP.NET技术的地质资料目录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其功能和关 键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定级方法确定、定级单元大小确定和定级因素/子权重值的生成是关键,且三者都具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决定了系统建立的优劣。本文着重归纳、总结了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定级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最优定级方法、最优网格单元大小划分方法和最优因素/子权重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Geodatabase版本控制原理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扩大,多用户并发操作、长事务处理以及历史数据回溯管理成为大型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求,ESRI在面向对象地理模型(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中通过版本控制为空间数据库的上述要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分析了Geodatabase版本控制基本原理,为建立、管理大型空间数据库以及研究开发全新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及苏鲁地区微粒金刚石分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年发现大别山首例微粒金刚石之后,又于2003年和2004年在大别山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薄片中和榴辉岩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本文报道其中尚未发表的7颗,并对2颗较大的薄片中的微粒金刚石和2颗自由晶体金刚石进行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所有微粒金刚石都为IaA和IaB型金刚石的混合体。缺少Ib型金刚石,表明没有人造金刚石的混入。薄片中的金刚石大部分为石榴子石的包裹体,少数产出于颗粒之间,直径为30-180μm。自由颗粒微粒金刚石直径为400-700μm。在大别山北部,不但又一次找到了微粒金刚石,还在石榴子石中发现有单斜辉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的出溶。这表明北大剐不但是超高压地质体,而且可能是本区俯冲最深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