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科举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称为科举人才,其在社会阶级的纵向流动、思想文化传播、地方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举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利用《宋登科记考》中的数据,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构建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结合归一化处理、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差异性和聚集性,探索宋代科举人才的分布和区域演变特征,并结合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宋朝各州府在科举人才数量上极不平衡,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更不平衡;②北方科举人才在宋太祖之后处于劣势,宋真宗时期科举人才表现为东南区域聚集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时期的说法;③北宋西部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范围远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而南宋西部没有形成高值聚集区;④宋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形成的科举人才数量低值聚集区,与宋朝发生战争密集的地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运动行为的位置关联和聚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移动足迹数据来论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变迁。文化地理领域中的3次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是基于3次历史事件驱动的定性推理分析,缺乏有效的古代文化方面的数据支撑。本文力图从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GIS分析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从人文领域已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中采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11万条足迹数据,利用GIS的位置关联技术形成足迹图,构建了文人迁徙网络图;并采用空间化的PageRank算法计算出唐宋时期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文人聚集的中心城市,重塑唐宋文化中心变迁。同时,从定量、地理位置变化和时序角度剖析了中国不同时期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的分布和变化。为论证中国文化中心的南北变迁,对唐宋时期的城市文化吸引力聚合,以20年间隔来科学计算出南北文化中心的对比和演变,科学表现文化中心的南北随时间的变化,论证了中国文化中心3次南移的后2次,发现中国文化中心南移的时间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完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