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本文在对地质灾害宏观地质巡查业务模式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模型,研究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组织方法,探讨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其系统实现,并以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集空间位置纪录、矢量图元绘制、属性表单填写、图片采集、视频拍摄为一体的地质灾害多媒体数据采集与纪录方式,不但能够满足对于地质灾害多种类型数据的一体化采集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对于防治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提出利用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FOA)优化参数,建立模型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的预测。首先,利用文献提供的砚石台煤矿实测数据作为样本,选取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十种主要因素如煤厚、埋深、倾角等,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利用改进FOA的全局优化能力对SVM进行寻优,继而建立FOA-SVM模型;然后对23组训练样本进行训练,检验得模型误判率为0;最后将模型用于另外12组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测试,并与标准FOA-SVM、PSO-SVM和GA-SVM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FOA-SVM模型适用于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预测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难显缓解之势,有关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尚缺少气候背景对我国城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本文通过长时序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从年均、季节和昼夜3个时间尺度,从全国、气候带、城市3个空间尺度探讨了我国347个城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昼夜差异:我国城市年均地表热岛强度白天(1.25±0.81 ℃)高于夜晚(0.79±0.43 ℃);② 季节差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在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白天表现为夏季高,冬季弱,夜晚四个季节差异不大;③ 气候带差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白天地表热岛强度表现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及高原地区,其中南亚热带表现为最强,高原气候区最弱;夜晚则表现为温带高于亚热带、热带及高原地区,其中中温带最强,北亚热带最弱;④ 时空变化:白天地表热岛强度年际呈非显著下降趋势(|Z|<1.96),而夜晚呈显著上升趋势(|Z|>1.96);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年际变化存在季节差异,白天地表热岛强度夏季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夜晚四个季节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地表热岛强度上升趋势最大;白天呈显著上升趋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夜晚呈显著上升趋势的城市广泛分布在中温带和暖温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