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评,指向它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转变增长方式,就是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创新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变的方向早已明确,但是效果甚微.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支撑传统增长模式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短30多年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创造这个经济奇迹的秘密.中国速度背后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国之所以能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支撑起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核心是有一套独特的土地管理制度,可以简单表述为"权利二元、政府垄断、非市场配置和管经合一".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无论是长株潭城市群还是武汉城市圈,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都绕不过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在专家看来,长株潭土地"型"政的阿基米德支点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评,指向它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转变增长方式,就是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创新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变的方向早已明确,但是效果甚微。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支撑传统增长模式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变革——“转方式”破局之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紧迫要做的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批评,指向它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转变增长方式,就是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短短30多年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创造这个经济奇迹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结构变革与村庄转型是传统农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农二代"社会和经济行为特征的变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不同世代的农民与宅基地的粘度不一,代际差异决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节奏与速度。文章以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例,分析传统农区经济结构变革和村庄转型对宅基地制度变革的影响,指出:乡村经济结构正在质变;村庄的分化和相对集聚;城乡互动与宅基地价值显化。同时,文章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2月2日下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勤奋教授与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兼《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主任龚士良教授专程赴北京拜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研究员,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作了专题访谈。刘部长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土地制度改革等内容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诠释,指出以往的土地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要保障下一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农民权益保障、发展空间规划、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等因素,对土地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作为今后我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现出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视,也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而且有助于缩小征地范围。刘部长同时对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节约集约问题,根本是一个制度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改变土地外延发展、价格扭曲导致的粗放利用以及政府以地谋发展冲动产生抑制,将能真正起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作用。随着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用途和规划管制制度必须跟进。一是处理好土地用途管制、城市规划管制和所有制管制的关系。随着城乡土地统一市场建设,所有制管制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做出了实际部署,解决了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如何同地同权进入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