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者在简述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发展过程后,认为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l、地图信息内容与其载体之间必须具有同构关系;2、地图制作者和使用者必经懂得同一地图语言;3、制图者和用图者在认识领域里都应具有空间关系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卢良志 《国土资源》2007,(11):52-55
由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统治阶级需要划分疆界、分封土地,特别是军事作战指挥、城市建设、物产的分布及征收赋税的需要,为地图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到了周代,具有明确思想和实际使用价值的地图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3.
卢良志 《国土资源》2007,(12):50-5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来巩固政权的统一。这些措施客观上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王朝灭亡后,继之是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刘彻和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是东西两汉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得到了较快发展。秦汉时期的发明和创造对地图制作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使地图脱离了迷信色彩,跨入了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开栏寄语     
卢良志 《国土资源》2007,(10):60-63
  相似文献   
5.
隋代以前,我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图经、图志和图记,不过都是小范围的地方图志编撰,全国统一的图经、图志和图记编纂还没有出现。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州郡重新划分,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客观上要求重新绘制地图,于是隋炀帝诏谕天下后,《隋诸州郡图经》、《隋区宇图志》、《西域图记》等应时而生。而紧接着的《元和郡县图志》,是唐代图志的代表作。唐代的贾耽继承与发展了裴秀的制图理论,其在地理学和制图学上建树颇多,成为唐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制图学家。  相似文献   
6.
地图承载历史,蕴含文明。一幅幅点与线交织、图形与符号构成的古地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杰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地图史话,从中国古地图的起源开篇,讲述金戈铁马的故事,展示改朝换代的节点,演绎世事沧桑的变幻。  相似文献   
7.
明代,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朱思本地图系统经过罗洪先得以光大;为了预防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和倭寇对沿海的扰掠,明代出现九边图、海防图等。在明代还有影响中国地图发展的两件制图大事,一是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七次驶离国土,往返于大明国与西亚与非洲之间,航行的实践中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航海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系统的远洋航海图。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地图质基的发展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图质基,即刻、绘地围内容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古代使用过多种不同的地图质基。在原始公社后期,我国已发明了可以刻画地图的陶制品质基。大约到了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以金属为质基的地图。自从我国发明了抽丝织帛以后,以帛为质基的地图便在我国地图质基的发展中占居重要地位。纸张发明于西汉初年。但纸张做为地图质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隋代(公元581—618年)。至此以后各朝均有用纸做为质基的地图。另外,还有青石板和木料为质基的地图。  相似文献   
9.
“计里画方”是在地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制成的方格坐标网,并以此方格网来控制图上各地物要素方位和距离的一种制图方法。这种制图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阶级斗争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制图学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所编制的世界地图有了飞跃的发展;魏源的内容丰富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科学详实的<瀛环志略>可谓是小百科全书,她使中国人从此客观地看待世界;而邹代钧的<中外舆地全图>和周世裳、孙海环编辑的<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更是图文并茂,包罗万象,可谓"一览知天下万国之形势也",毋庸置疑,清代地图业的发展,为国富民强及社会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