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综合类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文运用水平和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这一地区蓄水前后形变分布特征,指出,虽蓄水时间不久,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形变.表明蓄水后库区有下沉趋势,位移矢量指向库区.这些资料对研究和判断今后库区诱发地震的趋势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该区多年来的水准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论述了宜昌市区、库坝区及其下游两岸地壳的稳定性,同时指出该区之北部即黄花场及其与小溪塔一带地壳周期振荡变化的特征。尽管库区蓄水,但蓄水前后坝址近区未发生明显的垂直形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近10年跨仙女山、天阳坪断裂带上6处短水准垂直形变资料分析,指出:控制葛洲坝库区西南邻域地壳垂直形变的是仙女山断裂;其断层东(下)、西(上)盘升降趋势,受力状态南北地段不一致,且发生明显的反向运动。前5年(1981—1985年),南段的东盘下降,区域力为挤压;北段东盘上升,区域力为拉张,1985年后发生明显的反向运动。库区南侧的天阳坪断裂的东段近期较稳定,西段变化则是受仙女山断层变化的影响,产生同步运动,东西向的区域力对断层两盘的作用一致。1988年12月16日兴山县北发生M_L为3.9级地震,认为与仙女山断层明显的反向运动关系密切,断层运动趋势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由于库区西部仙女山断层的活动,能量有所释放,不可能发生大震,因此库区及大坝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鄂东地区精密水准观测资料的综合处理与分析,指出控制鄂东地区地壳运动的团麻断裂近三十年的变化概况:北段东西两盘相对运动虽不明显,但确有西升东降的趋势;南段于1976年至1977年间发生明显的蠕滑运动。东西两盘的垂直位移量:淋山河宋墙为16毫米,团风双柳为26毫米,运动方向为西降东升。同时也指明了淋山河与宋墙为断裂南段通过地表的确切部位。  相似文献   
6.
7.
1979年5月22日巴东5.1 级地震离三峡坝区不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地震研究所曾在这地区做了不少形变测量工作。自1954年后,水准线路曾多次通过距震中20余公里的大峡口、香溪和秭归一带。沿香溪河一线正处于黄陵背斜与秭归盆地的交接部位,一般来说,是对于地壳变动的敏感地带。经鉴定,复测的6期水准成果均在相应的Ⅰ、Ⅱ等精度范围内。离震中40公里的周坪地震台设有短水准和短基线等形变观测手段,均以一等精度施测,所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