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相对辐射校正是遥感变化检测中重要的预处理过程,伪不变地物(Pseudo-Invariant Features,PIF)是多时相影像中相对不变的地物,是相对辐射校正中的重要依据。针对高分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中相对辐射校正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个自动提取和优化选择PIF的流程和方法:首先计算两期图像的亮度、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变化向量,然后对各变化向量的像元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经多数投票后提取PIF,最后使用“迭代线性回归—去除异常值”方法选择获得最终PIF。以2016年11月27日和2017年7月18日的2期“北京二号”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为例,选择地物占比不同的两个实验区对流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多元变化检测和迭代加权多元变化检测的PIF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使用两期WorldView-2影像和Landsat-8 OLI影像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 2个实验区提取的PIF精度分别为98.74%和98.71%,PIF像元合理分布于未变化区域、包括了影像中主要的地物类型;② 使用本文方法提取的PIF建立的相对辐射校正模型具有显著的线性拟合效果(p<0.000 1);③ 本文方法考虑了图像亮度、光谱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的差异,使用参数少,可操作性高;④ 与多元变化检测和迭代加权多元变化检测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提取的PIF更为合理,建立的辐射校正方程拟合效果更佳;⑤ 本文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波段设置的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2.
头足类是现存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为视觉性动物,视觉在它们的捕食、避敌、求偶、交配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头足类的眼睛为它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强大优势。目前国内关于头足类眼睛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头足类眼睛视网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头足类眼睛的结构特点和一些视觉特性,本文对头足类眼睛的形成、形态、结构、视敏度变化、偏振光敏感性、趋光性及眼外光感受器——感光囊进行了论述。综合分析认为,除鹦鹉螺外,头足类的眼睛发达,虽然它们的眼睛保留了无脊椎动物无法识别颜色这一特性,但已经具备了形成物像,进行屈光和光调节的完善而精细的系统结构,分辨率高,甚至还具有一些高等脊椎动物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还有眼外光感受器——感光囊进行辅助作用。因此,和它们的分类地位一样,头足类的眼睛一定程度上也处于海洋动物由低等进化到高等的一个过渡型的地位。此外,本文也对目前头足类眼睛研究进展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可以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