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2.
交通能力差、红色文化资源分散影响革命老区旅游产业发展.可达性研究为实现分散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提供技术支持.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批量算路服务,通过实时路况信息提取时间和距离参数,优化传统可达性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对象,对980处红色文化保护单位进行空间匹配及可达性求解,结果表明:湖北省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可达性较高,且节点性资源较多;安徽省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可进入程度较弱,处于可达性圈层结构的外围;鄂豫皖3省交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可达性仍显不足;河南—湖北境内在南北方向上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资源相互交织的旅游廊道,但东西方向旅游廊道尚未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