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1年我队山阳县刘家坡矿区,原用大口径钢粒钻进施工,孔斜严重超差。经采用YS-74型冲击器等新技术后,钻孔施工较为顺利。终孔深200.7m。预期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后。一、试验条件地层 开孔为风化层,硬、脆、碎、漏水,对施工很不利。风化层以下,大部份为堇青黑云石英角岩及少量的蚀变堇青二云石英角岩等,岩石可钻性为8—9级,个别矽化程度高的可达10级,对钻进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UDEC离散单元法中关于裂隙岩体开挖模拟及水力全耦合分析模型,分析裂隙岩体洞室开挖后,因围岩应力与水力耦合作用导致裂隙隙宽变化及渗流变化的过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耦合作用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以隧洞开挖为例,用开挖后隧洞内总涌水量来表征岩体的渗透特性。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块体边界大小、初始应力比、裂隙隙宽和裂隙夹角对开挖后隧洞内涌水量变化的影响,进而可以看出它们对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块体尺寸和初始应力比的增大,隧洞内总涌水量减少;随初始隙宽的增大涌水量增加并当达到某一固定值时保持不变;隧洞涌水量在θ2/θ1=3.5,其中θ1=30°,即两组节理的夹角为75°处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不同深度不同地层中两口井地下水位一年多的观测,对4级以上地震震前的前兆信息进行了初探,对发震时间进行了探索,结合地震活动及其它前兆异常对地点和震级做了一般性估计.  相似文献   
4.
取得连续的地震记录是测震观测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断缺记录又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引起记录中断的原因很多,但记录笔下水不畅又是主要原因之一.81年我台仅在三个月记录中统计,断缺记录竟达80多个小时,主要是下水不好引起,严重影响了图纸质量,而且值班员精力常常花费在处理下水问题上.事实证明DD_(-1)、DK_(-1)型记录墨水瓶的设计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墨水瓶太小、液面太低、压力不够.为此,自81年末到今年年初对墨水瓶进行了试验改制.经过六个多月的连续记录,初见效果.一、代用墨水瓶的制作选用高4.5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左右的广口白色塑料小瓶(用医院的废旧药瓶即可)和8—9号注射器针头,制做代用墨水瓶,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6.
2023年8月13日至18日,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概况。然后,在详细分析大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归纳和总结了国际上地图制图学在基础理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地图数据、地图产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应用、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伦理八个方面的研究新热点,并分析得到了以下特点:一方面地图制图更加注重多要素融合制图、用户/场景体验增强和快速制图能力;另一方面,地理信息技术在多模泛在感知、大数据融合处理、人工智能分析、知识构建与服务等方面不断深化;此外,面向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的全球/区域/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用,已成为各国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共同努力的热点方向。另外从国际地图大赛获奖地图可以看出地图可视化方法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文化印记,更加注重“人-图”互动。最后,探讨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制图学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应用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地图制图学科发展与国际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