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在云南西邑铅锌矿区外围和深部寻找隐伏铅锌矿,在董家寨矿段开展了地电化学法找矿研究,对铅锌矿石进行了电化学溶解并在已知矿体上开展了地电化学法找矿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作用不仅会使铅锌矿发生电化学溶解,同时地电化学法也可将溶解出来的Pb、Zn等成矿离子提取;已知矿体上方同步出现了Pb、Zn、Ge、Ag异常,地电提取的异常值大小为Pb>Zn>Ge>Ag,[JP2]为典型的喷流热水沉积富锗银铅锌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电化学法在西邑董家寨未知区开展了找矿预测,共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区,其中Ⅰ类异常区2个、Ⅱ类异常区2个、Ⅲ类异常区1个,为下一步勘查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云南西邑铅锌矿区的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知剖面试验研究—建立找矿模型—未知区找矿预测"的研究思路,在云南西邑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应用研究。通过研究验证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区寻找类似隐伏铅锌矿的可行性,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研究区董家寨内共圈出1个Ⅰ级预测靶区,2个Ⅱ级预测靶区,1个Ⅲ级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3.
干旱荒漠景观区面积辽阔,找矿潜力巨大,受限于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被认为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难点重点区。本研究简要总结干旱荒漠景观区潜在的金属微粒向上迁移的机制,依据其作用范围分为:潜水面以下的机制,包括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迁移机制;潜水面以上的机制,包括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和生物扰动。研究中介绍各迁移机制的作用原理、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认为每种机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均能以不同形式运移相关的金属微粒,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任何机制不可能独立单一地存在,彼此间相互协同作用。另外,潜水面以上与包气带有关的机制主要发生在沉积地段的运移覆盖层中,在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地气类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电化学方法)找矿之前,有必要了解研究区古气候、沉积物性质和地貌演化史,便于合理选择采样层位和采样介质,尽可能发现由金属运移机制引起的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