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大量数理统计,编出相应的图件,并经过深入地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中心均位于郑州~鹤壁一带。太原组富煤带分布于焦作~新乡以北地区,山西组富煤带转移到密县~范县呈北东向展布。可采(含局部可采)煤层与地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下石盒子组可采煤层分布局限,上石盒子组煤层分布于郑州~洛阳一线以南,富煤带分布于临汝、平顶山与确山一带。分析了古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形成、展布的宏观控制,岩相对可采煤层厚度变化的直接制约作用。通过编制岩比图指出了太原组、山西组与上石盒子组形成富煤带的有利岩相分区。对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形成、演化有关的地壳运动、海水进退、同沉积构造等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煤炭视相对密度(过去称视比重、容重)是研究煤质、计算储量、计算煤的孔隙率和重量采取率的重要参数.我国《煤炭视比重测定方法》已经制定,并发表一些讨论文章.本文简介澳大利亚国家标准AS1038.21-1983中硬煤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