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N、P以及不同化合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P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随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N为200μmol/L、P为20μmol/L时,分别为2.397和0.229μmol·g-1·h-1;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氮磷比为10时,在氮磷比为1~30范围内,氮磷比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化合态N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H4+-N和NO3--N共存时,半叶马尾藻对这2种化合态氮可同时吸收利用,各处理组间,对总无机N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NO3--N)/c(NH4+-N)为2∶1和1∶2处有两个峰值,分别为2.036、1.862μmol·g-1·h-1,对P的最大吸收速率均出现在c(NO3--N)/c(NH4+-N)值为2∶1时,为0.206μmol·g-1·h-1。因此,在粤西沿海半叶马尾藻在消除养殖水域营养盐、防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投饵对对虾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以及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生长率、饲料系数、氮生长效率以及部分消化免疫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日投喂5 次实验组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以及较低的饲料系数。投喂频率与特定生长率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投喂频率为4.45次时, 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和排粪氮, 以日投喂频率2 次为最低, 5、6 次较高。高投喂频率组获得较高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广东流沙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宁  王彦  申玉春  李再亮 《海洋与湖沼》2013,44(5):1306-1310
对流沙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周年调查结果表明, 流沙湾叶绿素a含量变化在0.09—25.35mg/m3之间, 平均2.91mg/m3。叶绿素a含量有明显的月变化, 各站位叶绿素a含量在3—5月份较低, 最高出现在8月份和11月份, 平均4.58mg/m3, 出现二个峰值。同一站位不同月份叶绿素a含量总体上差异显著(P<0.05)。流沙湾的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是6.89—1482.55mgC/(m2·d), 平均242.74mgC/(m2·d)。初级生产力不同月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 11月份最高, 8月份和翌年1月份次之, 3—5月份初级生产力处于最低水平。流沙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有明显的水平分布, 最高值出现在湾中央处的4号站和湾北部的5号站, 最低值出现在湾口西部的1号站和湾底南部的9号站, 各站位之间总体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