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红笛鲷出膜1 d时出现前肾,3 d肾管之间可见造血干细胞;出膜18 d,胸腺和头肾间出现细胞桥,头肾淋巴化;出膜62 d,肾小球仍存在于头肾中,表明头肾既是淋巴器官也是泌尿器官。红笛鲷出膜8 d时出现脾脏原基和红细胞发育;出膜22 d时观察到淋巴细胞;出膜24 d时淋巴细胞显著变多。胸腺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器官,红笛鲷出膜12 d时出现胸腺原基;15 d时发现胸腺淋巴化。  相似文献   
2.
锚拉杆张拉力和摩阻力的现场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锚拉桥台锚拉杆进行了20小时的现场试验,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对张拉后锚拉杆的张拉力与长度、时间、温度和焊接接头的关系以及土对锚拉杆的摩阻力变化及分布规律作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对指导该类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和数值仿真,对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大吨位摩擦摆隔震支座在不同地震荷载工况下的动力响应和隔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模型的力学及承载性能在不同地震动水准下保持较好,且随着输入激励的增大,支座耗能能力逐渐提高,减隔震效果逐渐增强。隔震支座的数值模拟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一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地震波小震和大震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对比设置隔震支座与未设置隔震支座的计算结果,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摩擦摆隔震支座耗能能力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大而增强;(2)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响应明显不同: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明显比普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果大,且长周期地震波对结构位移响应的影响较加速度明显;(3)摩擦摆隔震支座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为理想的隔震效果,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的隔震效果有所不同,且不同响应之间的隔震效果也不相同,位移响应的隔震效果明显大于加速度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ANAE组化方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和ABC免疫组化方法(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了1龄红笛鲷成鱼的胸腺、头肾和脾脏中IgM+细胞(具有免疫球蛋白分子IgM的细胞)、ANAE+ T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三个淋巴器官皆有IgM+细胞、ANAE+ T细胞;胸腺皮质区IgM+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头肾、胸腺髓质区、脾脏;ANAE+ T细胞以脾脏中数量居多,其次是头肾、胸腺髓质区、胸腺皮质区;ANAE+ T细胞在三个器官中多呈均匀分布,而IgM+细胞在血管、胸腺小体、黑色素巨嗜细胞中心等的外周呈密集分布。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胸腺中的T细胞多为不成熟的T细胞,此外,还含有大量的IgM+细胞;而脾脏、头肾内的ANAE+ T细胞多于胸腺,推测胸腺成熟的T淋巴细胞迁移到头肾和脾脏。  相似文献   
5.
扩底后注浆桩的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全全  李珠 《岩土力学》2003,24(5):804-808
结合某工程的桩基现场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对比分析了同一场地中相同桩长的普通钻孔灌注直桩、后注浆灌注直桩、扩底灌注桩和扩底后注浆灌注桩4种桩型的承载力特性、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特性,阐述了扩底后注浆桩的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侧阻力发挥性状。研究表明:扩底后注浆桩有沉降小、单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具有良好工程性状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