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DT—10000型岩石高压动力三轴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防护工程、爆破工程、地震工程和其它高压、高速工作的研究需要,研制了一台岩石高压动力三轴仪。它可研究岩石或其它材料在三轴动、静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该三轴试验仪的特点是高压、高速,能使岩石试件在围压为0—1000MPa,轴压达0—4000MPa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快速加载只需4—9ms就可使荷载由零上升至峰值,应变速率达10~0s~(-1)。本文介绍了三轴仪的主要结构,动加载原理,密封,高油压下的测量手段等,还介绍了用这台设备对各种岩石在各种应力条件下所进行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变形、破坏、应变速率效应等试验的情况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这台设备填补了我国空白。  相似文献   
2.
林珍  王武林  龚姣  林彤 《热带地理》2023,(8):1536-1546
基于2021年福州中心城区3 386个商品房住宅小区住房价格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住房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尺度。结果表明:1)福州中心城区住房价格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为倒“U”型曲线,东西向对称,南北向差异较大。空间格局呈“一主两副”的多中心模式,住房价格高的小区呈现“倾闽江、倾重点学区、倾商场、倾医院和倾生态资源”的特征。2)住房价格因素对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明显,拥有专属带宽,楼龄、商场、小学等级是作用尺度趋近街道的局部因素,容积率、医院是作用尺度趋近区级行政区的局部因素,地铁站、长途汽车站、大学是作用尺度趋近福州中心城区的全局因素。3)住房价格显著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学等级、楼龄、长途汽车站、商场、容积率、大学、医院及地铁站。其中,小学等级、长途汽车站、容积率、医院与住房价格呈正相关,楼龄、商场、大学、地铁站与住房价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武林  龚姣  林珍 《热带地理》2021,41(6):1199-1208
“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为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可加速经济要素跨国流动,促进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19年37个“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37个“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贸易社团及节点中心性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贸易网络具有良好的互通性和扩散性,且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性质,两极分化较为显著;2)贸易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圈层结构特征,德国、中国、美国、荷兰处于核心圈层,是贸易网络的枢纽;3)贸易网络可划分为1个北美社团、1个以东亚国家为主的社团和3个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社团,其空间分布表现出连续性特征,各社团内部贸易联系密切,中国是所属社团的核心;4)贸易网络呈现出枢纽辐射式和全连通式共存的结构,强度中心性呈嵌入式的单元格局,接近中心性呈集中连片区块状分布特征,中介中心性的极化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本所研制的BEM-1-D76型钻孔弹模仪的基本原理和各项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及现场使用情况作了介绍,并且与国外同类仪器进行了比较,从而表明该仪器是现场测定岩体变形特性的有效新设备。  相似文献   
5.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尾矿砂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国内许多尾矿坝的初始坝本身不透水且无排渗设施,因而整个尾矿坝体浸润线很高,坝内大部分尾矿砂处于饱和状态。在动荷载的作用下,这些尾矿砂的动力特性对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液压式振动三轴仪,研究了某尾矿坝内尾矿砂的动力特性,讨论了影响尾矿砂液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8—2017年中国种植业发展的专业化测算,本研究对中国种植业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创新性地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种植业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总结了各阶段中国种植业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① 各省区市种植业的专业化系数FRi逐步增强;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专业化系数FRi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快的增速,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则刚好相反,西北地区的基础及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② 6种农产品的地方化系数FIj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粮食、棉花和油料增长较快,糖料、水果和蔬菜增长较慢;糖料为高度地方化农产品,棉花和水果长期表现为高度地方化,粮食、蔬菜和油料属于低度地方化农产品。③ 相较于农业总产值10.66%的年均增速,中国种植业发展的国家专业化系数Fmn保持平稳而缓慢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仅2.83%。④ 可将1978—2017年中国种植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3年的第一阶段为奠定制度基础阶段、1984—1995年的第二阶段为稳步复苏和扩张阶段、1996—2014年的第三阶段为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发展深入阶段、2015—2017年的第四阶段为追求全面发展的改革创新阶段。本研究对于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种植业专业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杰  王武林 《岩土力学》1987,8(4):17-23
本实验研究以液体传压方式与圆体传压方式对砂岩和工程塑料进行了0-3.72GPa 压力的准静水压状态下的体积应变测量,以液体传压的实验数据对固体传压的较低压部分的实验数据进行标定,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对固体传压实验中摩擦力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给出了误差范围。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固体传压试验中传压介质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软岩快速加载的动态实验技术及其数据自动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0吨快速加载机适用于软岩在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利用RSM-08A多通道瞬态信号记录处理仪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可直接输出(通过绘图仪绘出)各种关系曲线(如:σ-ε,σ-t,ε-t),从而达到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I) is a new idea to guide the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nd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URI in China is an urgent need to overcome the dilemmas of insufficient rural development and un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cess framework of "foundation-motivation-result" of URI,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he improved entropy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I level of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s mainland from 2000 to 2020. This study further used the Geodetector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ous evolution of driving factors for URI level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rom 2000 to 2020, the URI level in China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showing a √-shaped trend,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ces narrowed. 2) The URI level in China presented a spatial pattern of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 divided by the Hu Huanyong Line. The high-value centers showed prominent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ed a zonal aggregation trend. The medium-value areas were clustered but weakened,and showed a spreading trend from the eastern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3) At the national scale, the c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I level were population mo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educational supports, potential factors wer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pening-up level, and threshold effect existed in investment benefit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core driving forces of URI level in China showed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in 2020 they wer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vestment benefit,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investment benefit, opening-up level,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the central region, are educational support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interaction of driving factors had far more influence on URI level in China than individual facto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d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Research on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URI in China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