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小分队于1975年7月至8月到顺德县龙江公社排沙大队开门办学,在学习多级轮养的生产实践中,因鉴于当地在解决塘鱼的肥、饲料问题上存在一定困难,影响到鱼产量的提高。我们本着急生产之所急,为解决塘鱼的肥、饲料不足,提高鱼产量,先后在五个生产队(重点是排涌生产队)进行了利用施放氨水饲养成鱼的试验,获得一定效果。现将排涌生产队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育优良的鱼类新品种,如提高鲩鱼的抗病力、鲮鱼的耐寒性等,以解决当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75年用快中子的不同剂量照射家鱼的受精卵,进行人工引变选育试验,初步观察了射线对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鱼体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淡水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如鲤、鲫、团头鲂等粘性鱼卵,如果我们采用鱼卵附着鱼巢孵化的方法,则存在着孵化效果不稳定,鱼巢制作、架设、管理繁琐,鱼苗数量不易掌握等缺点,因而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需要,故粘性鱼卵的孵化方法,应以脱粘、流水孵化的效果较好。据报导,国外有以单宁(Tannine 即制皮革所用的鞣酸)作为粘性鱼卵的脱粘剂。我们于1975年6-7月在顺德县开门办学期间,曾做过棱鲫与鲮的杂交试验,因棱鲫属粘性卵,故在人工杂交后,我们分别以泥浆水、单宁作为脱粘剂,进行了脱粘、孵化效果的比较,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根据生产单位的反映,人工繁殖的家鱼有退化的迹象,具体表现在体质较差,生活力降低,生长缓慢、成熟个体小、死亡率高等。因而,他们认为,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的鱼种比不上天然鱼苗培育的鱼种好,这是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有比较才能鉴别”。我国过去的塘鱼生产,数千年来都是依靠天然鱼苗,为什么家鱼没有发生退化?而鱼苗人工繁殖只不过十多年的历史,家鱼就出现退化的迹象,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在每次开门办学期间,都对此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