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枫林钨铜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江西东乡枫林矿区是一个钨、铜、铁、硫综合矿床.1976年开始采铜,钨矿的选矿工艺尚未解决,暂未利用.该矿区在勘探期间由911队、地质科学院东乡地区研究队等单位作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实际资料.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补充部分资料,对矿床成因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矿区位于扬子晋宁褶皱带的南东缘,为  相似文献   
2.
樟东坑钨矿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诸广山隆起东侧,定位于洪水寨-圆洞花岗岩基外接触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是赣南崇-犹-余矿集区的重要钨矿床之一。樟东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矿区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见隐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至少可分两种产出岩相,一是花岗岩主体,岩性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顶面海拔高度为126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具有广适性和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实验采用巢式交配设计建立了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并从中选出7个体质量性状优良的家系进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得出7个凡纳滨对虾选育家系体质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7个家系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达极显著水平(P<0.01);G×E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0.608%,家系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2.814%,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64.289%,说明家系体质量差异受环境效应影响显著,此外环境与基因型互作效应对体质量也存在影响,且影响力大于家系效应;基于双标图AMMI模型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家系G2产量较高,为12.90 g,但G2对环境的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强,不适合广泛推广;G6产量为9.00 g,与G2相比虽然产量稍低,但其家系稳定性较高,对环境选择能力以及依赖性较弱,适合在多种类型环境下养殖,因此G6为中产、稳定、广适应性的家系,其基因型适合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功能形态分析,G11在E1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合与在E1环境下推广;G2在E2环境中最高产,适合在E2环境下推广;G5在E3环境中体质量最高产,适于在E3环境下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人工选育亲本的最佳组合方式,作者采用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对3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建立了9个自繁和杂交组合群体,研究了亲本和子代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研究结果表明:9个群体对温度、盐度胁迫的耐受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高温性状中亲优势(MP)和超亲优势(BP)的变化范围是–17.71%~52.95%和–30.07%~37.96%,其中UM和UH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达到38.61%;耐低温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22.04%~77.03%和–33.93%~31.17%,其中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为60.85%;耐高盐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39.41%~76.96%和–42.12%~19.07%,其中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高;耐低盐性状MP和BP的变化范围是–44.89%~37.05%和–45.68%~28.21%,而UM和TZ群体的杂交中亲优势均值最低,仅为–9.855%;杂交后代耐受性的表现受到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以及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其中UM群体耐高低温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而TZ群体耐高低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UM×UH为强优势组合,存在较强的抗逆非加性效应,杂交优势明显。本研究从数量遗传水平评估选育群体对温盐的耐受性能,可为进一步家系选育提供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每个雄鲍配3个雌鲍),分别测定每个母系生长到8月龄的全同胞个体30个后代的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的GL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九孔鲍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以及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九孔鲍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285、0.264和0.343,属于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出较高的选择育种潜力;基于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及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表明,各性状间均表现出高的正相关,其中壳长―壳宽、壳长―体质量和壳宽―体质量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34、0.902,表型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791、0.760。经t检验,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表明,以任何一个生长性状为参数进行选育,均可达到改良九孔鲍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群体,采用群体自繁或杂交方法获得11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分别对标准化养殖270日龄(留种阶段)后的不同群体和不同性别个体生长性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根据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评估筛选亲本群体,并对体质量性状进行选择效果预估。结果表明,11个群体270日龄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分别为13.52cm和31.05g,各群体间体长和体质量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与体长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系数为0.903;分别对各交配组合雌雄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据各群体的综合评定值大小将所有群体评定为优、良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作为父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ZX♀×ZX♂,而作为母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和SS♀×SS♂;进一步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G1代的综合选择反应为1.927g。本研究可为下一阶段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基础群体的构建提供生长性能资料,加快凡纳滨对虾的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海区设置5个水平养殖密度,分别为100、200、300、500、700只/组,每组分别设置1平行组,观察筏式养殖密度对九孔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九孔鲍的生长和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值<0.05),在5只密度组中以低密度组的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平均日增壳长、日增壳宽与日增体质量分别达72.50μm/d、40.00μm/d与14.17 mg/d;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九孔鲍生长逐渐减慢,存活率逐渐降低;在实验范围内,养殖密度与平均日增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12.338 exp(-0.000 2x)。  相似文献   
8.
采用筏式吊养模式,分别研究水层与饵料两因子对九孔鲍幼鲍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养殖水层设置5个水深,分别为-1 m,-2 m,-3 m,-4 m,-5 m;3类饵料分别为海带、江篱菜、海带+江篱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养殖60、120日龄时的九孔鲍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对不同水平下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水层因子对60日龄九孔鲍的壳长和壳宽及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值>0.05),对体质量影响显著(p值<0.05);对120日龄鲍苗的所有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饵料因子对60日龄和120日龄鲍苗的体质量、壳长、壳宽与存活率均有影响显著(p值>0.05)。综合水层和饵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2 m水层以江蓠菜+海带为饵料时,九孔鲍幼鲍的生长最好,主要生长性状均显著大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分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S1)、幼虾(S2)、成虾(S3)、亲虾(S4)阶段体质量性状的动态遗传效应。结果显示:仔虾阶段和幼虾阶段体质量非条件加性方差几乎为0,成虾阶段和亲虾阶段分别8.856和24.114,条件遗传方差分别为0.075676±0.0101、0.270944±0.0342、14.013±0.4847、25.68467±1.3631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非条件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8.062%、0.9765%、11.308%和24.636%,条件加性方差所占比例为8.132%、1.203%、36.122%和29.581%;仔虾、幼虾、成虾阶段控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性状的累加基因效应中显性效应分别占88.666%、98.664%、85.050%,亲虾阶段控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性状的累加基因效应中加性效应占遗传方差总量的60.438%;0|S1和S2|S1期间控制体质量表现的基因效应是以净显性效应为主,分别为其遗传方差总量88.666%和98.156%;S2|S3和S3|S4期间以净加性效应为主,分别为其遗传方差总量的70.386%和88.565%。结果表明,随着凡纳滨对虾生长发育进行控制体质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表达呈增加趋势;在凡纳滨对虾养成阶段体质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暗示选择性杂交能有效改良其体质量性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