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独山在河南省确山县东南13公里,出露有可供工业利用的灰岩,因过去缺乏古生物依据,对地层归属,有奥陶系和寒武系两种不同意见。独山是在大面积第四系之中的岩石露头,是认识地层区所在的良好窗口,所以受到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北半部属华北地层区,奥陶系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河南、山西、河北区测队对我省北部奥陶系先后作了划分对比(表1),均将贾汪页岩及以上的灰岩和白云岩划分为三个组,虽然名称及时代认识不同,但三个组完全可以对比。近年来,笔者观察和测制了一些奥陶系剖面,对奥陶系中统的划分与对比,以及其南薄北厚、南缺北全等特点提出粗浅看法。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笔者首次在河南林县发现下奥陶统牙形石,地层可划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在冶里组建立“Acoclus”oneotensis—Scolopodus restrictus 带;在亮甲山组建立 Paraserratognathuspaltodiformis 带。论证该区下奥陶统中间存在一个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4.
<正> 河北磁县虎皮脑寒武、奥陶系剖面是华北地台南部的重要剖面,多年来没有发现任何古生物化石,下奥陶统划分没有依据。 笔者1983年观察研究了虎皮脑寒武—奥陶系剖面,首次在贾汪页岩之下发现了晚寒武世三叶虫、角石和牙形石,及早奥陶世亮甲山期牙形石,对该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划分及对比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牙形石是已经灭绝的海生动物残留的微体化石,它于1856年由俄国人潘得尔首次发现,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地层和古生物工作者的重视.牙形石研究已成为寒武纪至三叠纪七个地质时代海相地层研究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6.
牙形石的研究不仅对大套连续的海相地层时代划分十分重要,而且在确定火山岩的海相沉积夹层时代也能起重要作用.岞(山曲)组分布在河南淅川至内乡一带,自北西向南东呈楔状伸展,长达50km.岞(山曲)组是一套基性火山岩,主要是玄武玢岩、凝灰岩,可分为上下两段,为两期火山喷发所形成.下段顶部具透镜状中晶灰岩,为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海相沉积.因此,确定这一喷发间歇期海相沉积的时代对于研究火山喷发时间及其它地质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峰峰组是河南省北部奥陶系最高层位,本文采用博爱后寨和安阳铜冶剖面资料,对峰峰组及其中的牙形石组合进行了论述。峰峰组以大量纤维型牙形石发育为特征,属于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地理区,可建Tasmanognathus careyi带和Micrococlodus symmetricus带,与华北峰峰组和内蒙佘太地区乌兰胡洞组中下部相当,并可与北美Joachim组和Plattin组相对比,相当恰齐阶上部和黑河阶,即Fauna6—Fauna8下部,也可与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Gordon亚群对比。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南部。由于受怀远运动的影响,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底部的贾汪页岩自北向南的超覆现象十分明显。贾汪页岩之下为一套很厚的白云岩。山西、河南区测队根据岩性对比在河南北部均划有奥陶系下统。由于长期以来没发现早奥陶世的化石,所以该地区下奥陶统是否存在以及寒武、奥陶系界线如何划分等问题意见分歧很大。笔者在河南省奥陶系牙形石专题研究中,与河南区域地质志古生界组在林县河顺测制了寒武系上统凤山组至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地质剖面,采到了凤山组顶部的三叶虫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