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由于水库水位的抬高,库区沿岸众多的文物古迹将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为了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发掘技术与改进文物管理工作的手段,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TGRRPIS)的系统目标的基础上,探索了RS与GIS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实用性,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例,选取2004年TM、2014年GF1号影像等数据,解译获取了淅川县土地利用数据,对2004-2014年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选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对研究期内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导致淅川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4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在林地资源演化趋势上,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苗圃地与林地资源的整体演化格局一致,而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呈减少的趋势;② 在空间分布上,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坡度较陡的北部山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密集分布于海拔低、相对平缓的东南部地区;③ 2004年和2014年2期生态环境质量均在县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研究期内淅川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443上升至0.6039,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其中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退耕还林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贡献最大;④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对森林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管理、毁林开地对县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深刻。⑤ 2004-2014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政策和居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所驱动。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与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6):605-611
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基本概念迅速地向地貌领域渗透和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地貌学家运用NDS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认识地貌现象和地貌发展,许多地貌系统在时空上都显示出非线性或混沌的行为和方式。这些复杂性可能是地貌系统的不平衡、组成的多样和外界环境的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郭跃 《地理研究》1989,8(1):102-102
川中丘陵是丘陵错综起伏、沟谷纵横交错的地区。作者以这个地区的五个沟道小流域为基础,探讨了沟谷地貌的几个问题。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了川中丘陵区沟谷系的分布方向具有系统性特征;受外营力和共它随机因素影响,在分布方向上又具有随机性特征。在沟道数目、沟道比降,主沟长度和流域面积与级别之间又有着良好的几何级数关系,在结构分析的基基上,本文提出沟道上凹度、平均落差此,以及河源面积率可以作为确定沟谷系统演化阶段的定量指标。利用野外调查和形态测量资料,将川中丘陵区的沟谷划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冲谷和溪谷五类,从形态数量特征揭示了沟谷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沟谷演变过程的数学模型。四川盆地成为外流盆地以来,地壳运动和气候波动在该区引起了数次侵蚀旋回,产生了七期沟谷系统。沟谷和丘体的形态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达种相关性既是沟谷、丘体地貌长期演化的结果,又是地貌形态和动力过程相互平衡的结果。运用聚类分析,认为相对高度20米、60米和100米作为划分丘陵类型的数量指标比较适宜。此外,对川中丘陵区侵蚀,搬运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流域侵蚀的诸因素作了讨论,确定了引起流域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最后,利用几个小流域的泥沙资料,建立了侵蚀模型。  相似文献   
6.
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乡村学校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正在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利用趋势面分析,空间热点探测分析,核密度估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04-2014年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乡村学校的规模总体上大幅减少,尤其是学校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减少接近一半(49.0%).学校的高集聚区分布于沿江平坝区和两山所夹槽谷区,而两山区相对较低.② 不同类型区乡村学校的服务范围显著缩小,特别是丘陵区2014年较2004年服务半径缩小62.0%,其次是低山区缩小47.2%.③ 乡村学校发展表现出空间变化较为强烈的相对不协调情景,由2004年发展的不均匀,不合理变为2014年的正常合理发展.④ 乡村学校的变化具有显著地正向空间集聚现象,整体呈随机分布状态,现已形成一个以西南部南宾镇为中心的大面积热点区和东南向以新乐,金玲和金竹为代表的低值区.⑤ 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可分为:基础差--衰落区,基础好--衰落区,基础差--发展区和基础好--发展区,这一格局与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等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影响有很大关系.⑥ 未来研究区乡村学校的发展方略应着重考虑优化乡村学校的布局,适时引导适龄儿童的家庭就近就地迁移,强调中心校,"大校"和"名校"建设.在山区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明确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对指导山区乡村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勿兰乌苏磷矿是辽宁省西部重要的磷矿床之一,资源储量达到大型规模,同时伴生有益组分(磁铁矿).磷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小塔子沟岩组,控矿因素主要为绿岩型含磷磁铁建造.矿石矿物组合为磷灰石+磁铁矿+钛磁铁矿+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磷灰石含量与铁钛锰等暗色组分含量呈正相关,显示了磷的亲铁性.矿床成因属于变质型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埋藏深、温度高、储量大、开发潜力大,合理地选择物探方法可以很好地确定靶区,圈定热储构造,更精准地为钻探提供依据.由于MT法探测深度的优势,其反演电阻率特征能很清晰地反映出地热田导水导热构造的分布、产状等特征.本研究利用前期ER01、ER02地热井测井成果,重新标定ER03地热井物探解释参数,划分出4 000 m深度范围内的热储层在水平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地下热水的富水部位及有利的勘探井位,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以万州为例,应用物元理论分析说明危岩、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特点。进行区域易损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获取各种易损性参数,为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提供基本资料。根据万州50a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了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对该区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计算出其易损度。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各易损程度指标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判断综合易损度(CVD)与计算结果相符合。最后提出减灾工作应在传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物元理论采用可拓学方法,提出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简单思路,以期为滑坡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滑坡危险性逻辑回归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针对地质灾害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灾害危险性评价,以万州滑坡地质灾害为例,将滑坡风险评价中的各种因子归一化处理后转换成相同分辨率的定量数据,根据特定模型进行运算,得到风险评价图,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法,进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解决过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率低、精度差、费时费力等问题,实现滑坡地质灾害的信息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