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中国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已发现的礁体达97个,而至今尚未发现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的生物礁;二叠纪是第二次鼎盛期,已发现该时期的礁丘达148个之多,生物特征明显,而至今也尚未发现早三叠世时期的礁体。中国南方这一礁丘时代分布特征恰好与 F/F和T/P两次全球性巨大生物绝灭事件相吻合。因此在南方寻找生物礁型油气藏时,除了应当重视本区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外,还应极大地注意全球性生物演化规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乐森(王寻)教授原籍贵州省贵阳市.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4~1936年赴德国格廷根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历任农商部地调所调查员、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贵州矿产地质测勘团主任、贵州省地质所所长、并曾在中山大学和贵州大学地质学系任教.解放后曾任  相似文献   
3.
广西武宣县黄茆剖面的泥盆系与石炭系为连续沉积,剖面露头较好,近年来发现有作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分界的Siphonodella praesulcata与S.sulcata牙形石系列。黄茆剖面含有Ceriphyllum珊瑚组合与Caninia cf.dorlodoti珊瑚组合。这两个组合产于Siphonodella crenulata牙形石带内,故其时代均为早石炭世。上述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