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间遥感环境考古的地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遥感考古在我国方兴未艾,其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考古、地面专题考古(含遗址)、环境考古等领域。下面我们就若干环境考古中的遥感调查作一些分析研究。1 长江下游空间遥感考古 过去有的古书曾这样认为:“江南乃荆蛮之地,汉以后才得到开发”,很多历史书和有关专著也有类似见解:称江南为“蛮荒”、“蛮夷之地”、“三苗、淮夷聚居的场所”等等。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的新星纪录当新星爆发时,它的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到几万倍,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在几天以內可以增加几千万到几亿倍,可惜这些現象都很少見。在我們銀河系里,超新星自1604年在蛇夫座出現过以来,至今360年間就再沒有发現过;新星每年平均約有50顆出現,但亮到肉眼能看見的不多,十九世紀里有5个,二十世紀头五十年里有16个。在这种情况下,天文学家为了研究新星和超新星,就需要寻求历史上的新星紀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在研究GPS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GPS观测数据的仿真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仿真模型包括卫星参数模型、动力学模型和观测误差模型。仿真计算表明,卫星参数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卫星的运动规律;误差模型反映了观测环境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同时可以调节和选择仿真模型的参数,仿真选择了地面静态和地面低动态的观测数据,这对于论证GPS定轨、导航算法、设计GPS接收机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及施磷对水稻土中铅的淋溶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H=3.0、pH=4.5与对照pH=5.6的3种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酸雨及含磷酸雨淋溶下合肥市郊水稻土中铅的释放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相当于1 980 mm降水量的淋溶后,铅释放量总体上表现为随着酸雨强度增加累积淋溶量也增加的现象。酸雨作用下,施磷量越多土壤中铅的淋失总量越大。在酸雨及施磷条件下,大兴地区黄褐土中Pb较义城地区水稻土中易于淋失。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相似文献   
10.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结构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