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Microzonation is an effort to evaluate and map potential hazards found in an area, urban area in particular, that could be induced by strong ground shaking during an earthquake. These hazards includ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liquefaction, and slope failure. The microzonation maps, depicting ground-motion amplification, liquefaction, and landslide potentials, can be produced if the ground motion on bedrock (input) and the site conditions are known. These maps, in combination with ground-motion hazard maps (on bedrock),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 variety of hazard mitig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emergency response and preparedness, and land-use planning. However, these map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that result from the nature of regional mapping, data limitations, generalization, and computer modeling. These microzonations show that when strong ground shaking occurs, damage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or be more severe, in the higher hazard areas. The zones shown on the hazard maps should not serve as a substitute for site-specific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对氯霉素的通透性吸收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水溶液中的氯霉素分子可以越过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体表结构进入其血淋巴液中。鲍血淋巴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与药浴液的氯霉素浓度,温度均呈线性关系,药浴时间的效应表现的S形逼近曲线。在20℃的海水中,鲍血淋巴液中的氯霉素向体外扩散的半衰期为42min。  相似文献   
3.
对东白令海水域双线鲽(Lepidopsetta bilineata)、太平洋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elassodon)和阿拉斯加鲽(Pleuronectes quadrituberculata)等三种经济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1)捕捞群体结构复杂;(2)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较大、寿命长、K值小;(3)雌鱼比雄鱼个体大、生长快、寿命长;(4)三种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根据黄河三角洲五号桩海域6级大风前后现场悬沙、沉积物和实测水流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岸大风过程后泥沙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大风天气海底泥沙对波浪作用反应灵敏,悬沙和底沙分布规律与波浪作用吻合,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运动的理论研究以及海区工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黑鲷中获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含1288个核苷酸,可编码253个氨基酸的TNF前体蛋白。它是一种跨膜蛋白,无糖基化位点和信号肽结构。黑鲷TNFα与其它鱼类的TNFα的相似性很高,占据进化上独立的分支;与哺乳类TNFα和TNFG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TNF家族pmfile和TNF家族的标签序列;在参与TNFα基因二硫键形成的两个半胱氨酸和TNFα三聚体形成的位点高度保守;空间结构模拟显示,它与哺乳类TNFα的空间结构相似,都是由两个β折叠片组成,每个折叠片包含5个反向平行的β链。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黑鲷TNFα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为组成型表达,表现为在刺激与非刺激鱼体中,都可以检测到黑鲷TNFα的表达,但是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中有很大差异。黑鲷TNFα在头肾、脾脏和鳃的表达量较高,而在心脏、肝脏、血液、肾脏和大脑中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武警黄金地勘信息系统的技术特点与集成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针对武警黄金部队的行业需求特点的数字地勘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对武警黄金地勘信息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如何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WebGIS的集成工作流技术、痕迹保留技术,开发满足武警黄金部队的数字地勘信息系统的思路。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建设武警黄金地勘信息系统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LI Hong-jun  CHI Shi-chun  LIN Gao 《岩土力学》2006,27(Z1):1063-1068
A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aseismic stability of slope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shaking, in which the effect of dynamic shear strength and time-history stress on the yielding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sliding block is taken into account, is presented.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is procedure is the dynamic shear strength.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puted sliding displacement for a given core dam, with either method of dynamic shear strength properly considered, is more rational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mputational results based on static shear strength.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密度采样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采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约6400km^2面积,进行了从超低密度(1个样/100km^2),甚低密度(1个样/25km^2)直到低密度(1个样/4km^2)地球化学采样,对比了3种密度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调查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上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的位置重合,表明不同调查阶段可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即最小值更小,最大值更大,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了基础;超低密度和甚低密度采样可以有效圈定矿集区所形成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异常,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不仅可以圈定矿集区异常,同时可以圈定分散矿化的小规模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9.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0.
华南前汛期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典型的由冬到夏过渡的环流形势,华南地区高空为平直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大气层结稳定,水汽来源主要是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副高仍控制南海地区,华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及孟加拉湾的西南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副高东撤退出南海地区,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加强并与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连通,华南区域内对流发展;夏季风降水时段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此时南亚高压跃上高原,华南地区处于南亚高压东部,对流发展极其旺盛,强大的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越过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向华南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