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区域认知素养要求从“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其中的“空间成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的地理教研多重视区域而忽视空间。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的独特认知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空间本性突出课程与教学的地理学科本质,二是通过空间尺度来深化理解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三是基于空间中地理过程的时空性促进素养整合。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人教版地理教材,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教学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观因突出强调“协调”而不等同于人地观(念)。溯源人地关系原理,“协调”主要体现在人与地之间物质、能量的流通量和流通程度都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极限值”以内,依靠科学的行动与调适,确保人地交互状况运行在合理区间当中。本文聚焦“协调”,将以往用“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发展”来解构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的方法,进一步调适、概括为:“辩证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懂得人类活动需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评判人地关系问题和举措”,通过协调认识、协调应对和协调评价三个方面充分突出“协调”意蕴。  相似文献   
3.
丁继昭 《地理教学》2023,(10):10-12+44
许多教师在高中必修“地理1”模块“地球的历史”的教学中,存在不注意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地理学科本质的“地球的历史”教学,关键目标有三:一是基于宏大尺度,构建“宙—代—纪—年”地理时间认知体系;二是结合地层构造,认识“以空间换时间”的地球历史研究方法;三是遵循学科逻辑,养成“化石—生物—环境”的地理思维路径。将关键目标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上,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地理本质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确保地理课程“不变味”;二是要在具体内容教学中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过程的本质是物质能量传输。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从输入、作用和输出来认识地理过程的发生序列,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入基础,即地理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二是关注物质能量的作用细节,即地理过程的序列和特点;三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出表现,即地理过程的结果和影响。深化学科理解,基于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序列认识地理过程时,相当于有了一个来自地理学科本体的思维地图:从动态到静态,以“镜头”方式横切地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序列”方式解构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6.
7.
8.
地理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地理物质视角,即按照“地理圈层→地理要素→化合物→元素”的认知顺序,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地理物质认知线索,准确地从地理现象中辨识地理物质;二是地理能量视角,即从外能和内能两个方面建构起具有学科特色的地理能量体系,把能量与影响自然环境的内外两大营力相关联;三是地理“流”传输行为视角,即不仅将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与“流”及其运动相结合,还把物质和能量的传输过程视为“流动”。文章结合具体内容,探讨地理物质能量传输“流”本质视角的课程与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