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苏北地区代表性森林土壤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苏北地区5种代表性森林植被下设置样地,进行植被因子调查及土壤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硬度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在11.86(±3.59)~18.57(±10.26)kg/cm2、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9(±0.27)%~2.36(±0.08)%;常绿针叶林下土壤的平均容重、粘粒组成、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均小于落叶阔叶林,并且该林下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也低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常绿针叶林下土壤通透性及保肥能力较好,落叶阔叶林尤其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供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徐州市泉山、云龙、鼓楼、九里4个城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徐州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智能地学习各个样点的空间位置与该点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先设计好的分类评价模式,并能够对各个空间插值点处的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在演替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同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趋势是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相适应的,随着大量凋落物在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积累,全氮、碱解氮、有效钾也有所提高,土壤肥力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地形的分维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天目山地区的TM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研究区的阔叶林空间分布图。运用GIS空间分析与SPSS统计功能,对阔叶林的TM影像及其所处的地形进行分维估算,研究其分维的空间分布规律。阔叶林的TM影像分维在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坡度的增加, TM影像分维呈增加的趋势;阳坡、半阴半阳坡比阴坡的影像分维大。阔叶林的地形分维在高程和坡向2个方面有分布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地形分维呈减小的趋势;阴坡比阳坡、半阴半阳坡的分维大;地形分维与坡度没有关系。阔叶林TM影像与其地形的分维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壤重金属插值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徐州市九里矿区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进而对该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Cu、Zn、Pb、Cr富集程度较低,污染程度较轻。在GIS环境下利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该区的工矿活动和交通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大气质量标准,运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变异系数的方法,以镇江市环保局2009年提供的原始数据为对象,对镇江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时空上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镇江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属于Ⅱ级(轻度污染);在时间尺度上第三季度各月份的大气环境质量最优,6月和10月具有较强的特点;空间尺度上丹徒监测站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环境监测站较差。  相似文献   
7.
8.
安徽省泗县农户兼业经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泗县甘薯主产区的大路口乡顾庄、大张两个村40户农户兼业经营状况问卷调查的实证为依据,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农户的兼业经营行为、家庭收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调查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从事兼业经营既是提高收入、增加就业的有力措施,同时又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当地政府应鼓励农户从事兼业经营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方法为全国展开的新一轮县、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流域上段荒滩地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内容上的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式方法在规划设计的应用能够使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规划的整个过程,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并且有助于整个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据此,讨论了参与式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潜力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