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巴山区生态良好,是中国的绿心,但经济极端贫困,且生态保护难度大,对外联系不便,外在形象与内在发展水平矛盾突出.选取秦巴山区腹地安康地区,通过分类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法进行调研,发现安康市通过教育扶贫,已产生了教育移民效应.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每年产生永久性移民在1万人左右(0.96万人),间接移民在3万人左右,起到了减轻当地资源承载压力的作用;农民工培训每年产生暂时性移民达63.2万人.安康市的实践经验对解决资源脆弱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2.
何家理 《山地学报》2012,(3):257-263
通过陕、川、鄂3省7县10乡镇调查发现: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在取得生态效益、农户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缺乏产业论证、没能持久性解决农民增收、缺乏龙头产业、忽视农田水利建设等问题。通过加强后续产业论证、科技指导、探索经营方式、培育龙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可以推动后续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