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盆中玉米产量丰歉对盆中乃至全省粮食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该地区玉米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试验资料、物候资料及长序列社会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为依据,定量、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影响盆中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原因、致害指标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四川水稻定向引种诊断系统(DSIRV)的设计思路,以及建立水稻气候生态、栽培模型的依据和方法。该系统在四川已投入生产应用,其引种诊断成功率达70%以上,比常规品比法进行引种缩短周期2—4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3—1983年南方稻区早、熟水稻品比试验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稻种引种地与原产地海拔高度、纬度差及气候相似距与早、中稻产量变异趋势的关系,得出了判定早、中稻引种的适应性指标和模型。对早、中稻定向引种,提高预见性和成功率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东南山地位于104°06′—110°12′E,27°42′—32°36′N,包括达县、万县、涪陵、重庆、泸州和宜宾等6地市,总面积约11万多平方公里。地形上,北部为盆周山地,山地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平行岭谷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两者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62%,丘陵占37—42%,平原占2%。北部大巴山的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最高峰为神农架,海拔2767米。境内稻田面积约为2300万亩,一般分布在海拔  相似文献   
5.
加快新品种和良种引进的对路选择,缩短良种的投产周期:及早确定新品种出台后与之匹配的技术原则,是夺取粮食丰收的费省效宏的重要增产措施。近些年来,我局在水稻引种和新品种的对路选择气候生态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于1985—1988年进行《四川水稻生态类型区定向引种适应性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2—1983年四川盆地东南部7个水稻立体气候生态的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和三十多个县的水稻气候考察资料,根据农业气候学和水稻生态学原理,进行了区域总体性和综合性分析。在此工作中,着重揭示了盆地东南部立体气候生态特点,探讨了水稻低产的气象原因,提出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改变水稻低产面貌的途经。  相似文献   
7.
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及蔬菜立体气候区划从四个方面进行:其1,广泛搜集整理前人关于川东丘陵山地气候及蔬菜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其2,对川东丘陵山地的蔬菜生产和有关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其3,设置一些田间试验(如分期播种和自然分期播种试验)进行蔬菜的农业气象鉴定。其4,在蔬菜立体气候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川东蔬菜的立体气候区划。在揭示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规律和区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层次蔬菜生产的优势,科学布局城市蔬菜生产基地,以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并以万县市为样板,对蔬菜基地进行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8.
四川水稻向引种诊断系统及其气候生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水稻植株高度(简称株高)是指水稻植株茎基部到穗尖(不包括芒长)的高度,它是表征水稻植株生态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据大量统计事实表明,任何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最佳的栽培密度、合理的群体结构都与株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适的栽培密度与株高有近乎于反比的关系。因此,育种专家们为了使栽培  相似文献   
10.
作物品种产量的高低,主要由遗传特性、环境条件及人工栽培措施等因素所决定。本文主要从遗传特性及环境条件两方面研究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