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优化配置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辉  刘千枝 《中国沙漠》1996,16(4):368-373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林业生产状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风沙危害程度的实地调查,应用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景电灌区防风治沙工作应该走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封沙育林草为主导措施发展沙区自然植被系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工程治沙系统,并营造和发展人工生态经济型林草植被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的合理搭配和联合交互作用,使新灌区形成新型的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文章就该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及建设技术规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景电灌区新绿洲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千枝  王辉 《中国沙漠》1997,17(1):27-31
景电灌区新绿洲是一个完全靠人工力量建立起来的新型荒漠绿洲。根据对新绿洲形成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分析,认为新绿洲的基本特征为:1.生态系统的脆弱性;2.水资源的有限性;3.潜在高效性。而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和促进新绿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灌区新绿洲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好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建设,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3.
景电二期灌区土地沙漠化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辉  刘千枝 《中国沙漠》1996,16(1):50-54
景电二期灌区总面积71133hm2,土地沙漠化和风沙危害是灌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该区土地沙漠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沙漠化危害综合分析,提出治理和控制沙漠化土地措施有:1)恢复和建立保护性植被体系,2)进一步发展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3)提高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