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1.
刘祥学 《热带地理》2013,33(6):748-755
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具有浓厚的环境适应的特征。分布在不同地貌区的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已充分意识到所在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对水稻种植的深刻影响。为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山居壮族多选择种植生长期较长、耐寒、耐肥的粳稻为主;在平原丘陵地区的壮族则以种植生长期短的籼稻居多;为适应岩溶山区干旱少水、不利于灌溉的环境,当地壮族则多种陆稻,但由于陆稻口感不佳以及所在地区人地关系由宽趋紧,导致陆稻在壮族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此外,壮族在生活中对水稻用途的定位,也影响到水稻品种的选择与种植。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21-22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民族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刘祥学教授主持,院长周长山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全国各地20多位专家出席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