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G318线天全段处于深切峡谷区,在“4·20”芦山地震中共发生26处崩塌.该段崩塌仅有2处为地震中新增点,其余24处均为原崩塌点在地震中重新崩落.通过对崩塌的空间分布、与地震烈度、发震断裂、岩性及坡度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总结芦山地震公路边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如下:1.崩塌规模以中小型为主;2.由Ⅶ度带到非地震影响区,随着地震烈度的降低,崩塌的规模减小、密度降低;3.崩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上下盘效应”,双石-大川断裂上盘的崩塌分布密度约为下盘的2倍;4.崩塌在花岗岩及砂岩中多发;5.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发育的主控因素,地震是其重要诱发因素.震后崩塌具有隐蔽性及滞后性,在余震及强降雨条件下,区内“震裂岩体”变形加剧,公路沿线崩塌将进入高发期.  相似文献   
2.
南帅  康景文 《测绘》2013,(6):281-283
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介绍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面向用户,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建立了详细的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并且以MapObject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FP语言进行开发,具有数据输入、查询、数据统计、图形浏览、信息输出等功能。该系统的研制及使用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