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嫩平原湿地植被对生境干-湿交替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扎龙湿地和向海湿地水分布存在不均一性,生境中有“干-湿”交替过程。选取“干-湿”界面上沼泽植被与草甸植被共存的群落片断分别设置15个固定样方,生长季内4个月观测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和向海湿地生境旱生化时羊草为优势种群,湿生化时芦苇为优势种群,芦苇沼泽群落和羊草草甸群落随生境“干-湿”交替过程相互演替,演替过程既受生境水分波动的影响,又由优势种群内在生物学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世纪来,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主题。按照最近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的解释,全球变化应包括大气成分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等内容。全球变化对所有生态系统均产生了影响,甚至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泥炭地(peatland)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半定量化的植物大化石技术、腐殖化度分析和烧失量方法,重建长白山地哈泥沼泽表层50cm湿度变化过程,探讨控制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试图揭示该地过去175年的气候变化,考察植物大化石在大陆性气候下的敏感性。根据~(210)Pb技术和AMS~(14)C定年法确定剖面年代。结果表明,哈泥沼泽表层50cm以泥炭藓泥炭为主,植物大化石除趋势分析揭示植被演替是由水位变化造成的,且3种指标揭示的哈泥沼泽表面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0~22cm(约公元1983~2008年)表面湿度明显偏大;22~34cm(约1925~1982年)处于干燥时期;34~50cm(约1834~1924年)沼泽表面湿度较高。通过与最近的靖宇站的气象数据和长春地区的湿润指数对比,发现3种指标重建的表面湿度与降水数据或者湿润指数比较吻合,与温度关系次之,沼泽表面湿度增大发生在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均高的年份。由此推测,降水可能是引起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也说明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对沼泽表面湿度变化仍然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4.
选择长白山区哈泥、金川、圆池和赤池4个典型泥炭藓沼泽作为研究地点,在系统采样基础上调查了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特征.75个样品共记录到有壳变形虫33种.这些种类均为国外研究中的常见种类,其中优势种类有苔藓鳞盖虫(Assulina muscorum)、表壳圆壳虫(Cyclopyxis arcelloides type)、蛹壳虫/三足虫(Croythion-Trinema type)、巧茄壳虫(Hyalosphenia eleglans)、结节鳞壳虫(Euglypha tuberculata type)、网匣壳虫(Centropyxis cassis type)、染色梨壳虫(Nebela tincta)、泥炭藓截口虫(Heleopera sphagni).特别是凤蝶茄壳虫(H.papilio)为国内新纪录,它是泥炭藓沼泽的典型种类之一.其他研究中常见的Amphitrema flavum在本研究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金川泥炭地圆叶茅膏菜的生态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是营养贫乏型泥炭地的典型食虫植物。于2006年9月,应用“固有年际标记”确定长白山金川泥炭地边缘(A)和中心(B)圆叶茅膏菜种群的年龄结构,研究其生态可塑性。结果表明,两种群植株分别由5个龄级和4个龄级组成,年龄结构分别呈衰退型和稳定型。两个种群平均高度相差35.9%(nA=80,nB=110,P〈0.01),泥炭地边缘的生境更有利于植株高度的生长。各龄植株的平均高度均随龄级增加而呈相似线性增长规律(nA=80,nB=110,P〈0.05)。泥炭地边缘植株平均叶长、叶宽、叶柄长均高于中心(nA=74,nB=104,P〈0.01),而叶片表面的触毛密度则相反,泥炭地边缘植株的触毛密度显著低于中心(nA=74,nB=104,P〈0.01)。由于泥炭地边缘较中心生境土壤养分丰富,昆虫数量多,光竞争强烈,导致圆叶茅膏菜在植株高度、叶片形态、触毛密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生态可塑性,高生态可塑性应是圆叶茅膏菜种群适应泥炭地异质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5个植被垂直带:蒙古栎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偃松林带。由于山体小、下部受人为干扰以及上部被多条沟谷切割,故植被垂直带较窄。山体上部因受沟谷切割,加之分布冰缘地貌石河以及部分植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造成垂直带谱的破碎化。山顶冷湿,地势平坦、发育有沼泽。老白山比长白山白头山纬度高2°,海拔低995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偃松带;老白山比大兴安岭英吉里山纬度低7°,海拔高236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岳桦林带,说明老白山植被垂直带谱具有从温带向寒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力的环境变化生物指标。对采集自长白山区哈泥(42°12′50″N,126°31′05″E)、金川(42°20′47″N,126°21′35″E)、赤池(42°03′16″N,128°03′22″E)和圆池(42°01′55″N,128°25′58″E)等4个泥炭地不同生境的75个有壳变形虫样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研究有壳变形虫种类组合变化与7个环境变量的关系,所有采样点均以泥炭藓(Sphagnum)为优势植被。结果表明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 table),pH值和泥炭湿度是影响长白山区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种类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达到p<0.001的水平。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3个环境因子可以作为目标变量进行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区泥炭地的6种泥炭藓孢子和8种维管植物种子为受试材料,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沙尘沉降对泥炭藓孢子和维管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施加沙尘抑制除锈色泥炭藓外其他所有泥炭藓孢子的萌发,在接近自然沉降的50 g/(m2·a)水平时,这些泥炭藓孢子的萌发率均下降一半以上。无论沙尘施加量如何,有4种维管植物种子均未萌发。施加沙尘抑制了狭叶杜香(Rhododendron tomentosum)和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 parviflora)种子的萌发,但却对宽叶杜香(Rhododendron palustre)和燕子花(Iris laevigata)种子的萌发呈现一定的促进趋势。研究表明,沙尘沉降可抑制泥炭地泥炭藓孢子和部分典型维管植物种子的萌发,但可能会对非典型的或喜营养的泥炭地维管植物种子萌发产生促进作用。所以,长期存在的沙尘沉降,可能通过提高泥炭地N、Ca水平和pH值的作用,抑制泥炭藓孢子定居,阻滞中国长白山区泥炭地自发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泥炭沼泽中的有壳阿米巴(testate amoebae)组合主要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由于环境指示意义明确常在泥炭古环境研究中作为古水文状况的代用指标。介绍了一种发现于哈尼泥炭地表层样品的有壳阿米巴虫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 arcula)壳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利用有壳阿米巴进行本区泥炭地古环境重建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长春城市土地生态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是以土地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根据物流、能流与信息流联系的强弱,把长春市划分为48个土地生态元,以土地生态元组合的相似性为依据将其合并为8个各具特色的土地生态区。根据各土地生态区存在的问题,在仿自然原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设计,将长春市建成既符合人类利益又不违背生物圈组织原则的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