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PI指数模型的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44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判指标,运用PI指数模型法对水稻土的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该区域的土壤养分肥力水平以及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本实验区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供氮能力较高,土壤为弱酸性与中性土壤,较适合水稻生长,但其供磷与供钾水平相对较低。(2) 各样品肥力指数与实际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即水稻产量对土壤肥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忠武  叶芳毅  李裕元  罗霄  陈踽 《地理研究》2010,29(11):2017-2025
洞庭湖区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农产品产业区。本文利用2003~2007年气象数据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资料,按照光、温、水、土逐级递减的过程,采用逐级递减法,对水稻生产力不同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7年实际产量均值为5904 kg/hm2,逐级计算光温潜力法所得的均值为7808.072 kg/hm2;而基于FAO-AEZ方法计算的晚稻生产力5年均值仅为5687.45 kg/hm2,小于实测产量。基于逐级计算光温潜力的预测模型比较适合洞庭湖区域的晚稻生产潜力预测。晚稻生产力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晚稻生产潜力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过渡趋势,中高产区主要集中于常德市所属的澧县、安乡、汉寿和临澧一带,低产区则多分布于长沙市、益阳市和岳阳市等几个区域所属县市;洞庭湖区整体的水稻生产潜力偏低,低产潜力区域达到45%,通过各种耕作措施进一步增产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信息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阐述了系统的地图基本操作、淹没面积计算、信息查询统计、移民规划分析、空间分析、三维显示分析等六大模块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水库移民规划管理的工作方法,为移民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高效的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