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业外部性识别、评价及其内部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两方面, 前者表现为农业在食物保障、经济、生 态、社会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元价值, 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农业对环境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我 国农业在土壤、水、大气、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五个方面均有外部性表现, 本文对其分别进行了识 别。目前对于农业外部性的定量评估, 由于农业外部性表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评价方法缺乏标 准、评价者立场与视角不同而使结果不具可比性。由于无论是农业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均 是资源的低效配置, 因此各国从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市场失灵或政策失灵入手, 努力促使农业 多元价值得到最优表现, 并对农业外部不经济性加以控制。各国技术实践表明, 可持续农业技术 体系成为农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可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本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生产单位质量(1kg)木薯燃料乙醇,在新旧两种技术条件下的碳排放分别为0.457kg和0.647kg。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氮肥的使用、木薯种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及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过程能源投入,在新技术条件下分别占总排放量的9%、29%和50%。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旧技术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在新技术条件下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将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及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开展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既是对土地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深化,也是对城市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总结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发展、内容、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发现其多出自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延伸,或为某一领域的一部分,而其自身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主要从承载主体、承载对象和影响因素3个视角探讨了与城市土地承载力相关的内容,重在分析和评价城市各类土地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数理分析、模型方法、指标体系等被普遍采用,但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城市特点有所不同,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实践层面,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的实际应用还很薄弱,但其指导作用已经凸现。研究认为,城市土地承载力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完善城市土地承载力自身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功能分区研究和预警研究,建立城市土地承载力状态与土地政策调控的互动机制,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