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1.
根据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采集了水稻土耕层样86个,旱地耕层样43个。土壤剖面样17个,有效硅测定方法:用pH4的1mol/LNaOAC-HAC为提取剂,加显色剂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有效硅总的趋势是酸性岩及其变质岩发育的土壤低于沉积岩的含量;第四纪沉积物中,Q4低于Q2时期的含量。在相同气侯条件下,成土母质和粘粒含量是影响有效硅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商水县汤庄乡小麦培肥及肥料效应的研究。经过4年培肥,由于合理调整肥料的投入结构,改变了氮、磷比例,稳定又肥用量,增加了磷肥力度。使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由中产进入高产数量级,为小麦高产创造有利环境,1992年全乡小麦一均单产突破350kg.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稀土不同含量区粮油作物品质的研究,得知稀土元素能促进粮油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和P2O5的积累,且具有提高酸性土壤作物吸收多种元素的能力。从试验数据中看出、富含稀土的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粮食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稀土累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在总结小麦高产经验中,认为水肥措施的协调运用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豫东地区砂姜黑土治理的实践中认识到,小麦生长发育、产量高低与土壤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为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大部是从土壤吸取得到,小麦吸收养分也必须有水分作媒介。水分不足时,植株内的物质转化和合成就不能正常进行。土壤水分还影响到矿物质的转化、微生物活动、肥料的分解、土壤温度、湿度、空气和热量状况。因此,应当把土壤水分看成是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田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海平原砂质潮土为试验基地,研究了钾肥对该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认为本试验在每公顷施N150kg,施P2O5100kg基础上,钾肥k2O的施用量33.75kg左右时,无论产量还是蛋白质及淀粉含量皆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市场流通的两种氯化稀土微肥-商丘“常乐”和天津“黄海”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证明,施用稀土小区较对照皆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因施用技术不同所表现的产量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如仅拌种不喷施每公顷增产6%~8%,而在拌种基础上拔节期再喷施一次可使每公顷增产12%-14%,此外,施用“常乐”比“黄海”肥效要提高1%-2%,认为稀土复合肥企业用“常乐”作调理剂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条件与褐土性状 郑州地区位于河南中部,处在山前冲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地带,是丘陵地向平原过渡地段。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市区、郊区和荥阳县。该区北临黄河、东连中牟,南接新、密两县,西与巩县毗连。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荥阳边境海拔500余米,而东部圃田公社海拔仅80余米;以京广线为界,以西地势坡度大,以东坡度小。地势是由南、西、北三面向中部倾斜,且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略呈向东开口的簸箕形。南部为黄土复盖山地,特别是荥阳南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守明  刘保遂 《地理学报》1989,44(4):478-486
我们在河南省117个县(市)内采集了913个土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可溶态稀土总量测定,对300个样品做了氧化稀土总量测定,对其中典型剖面做了单一稀土元素的测定。初步揭示了本省土元素分布规律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初步摸清它们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迁移、累积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9.
根据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采集了水稻土耕层样86个,旱地耕层样43个。土壤剖面样17个,有效硅测定方法,用pH=4的1mol/LNaOAC-HAC为提取剂,加显色剂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有效硅总的趋势是酸性岩及其变质岩发育的土壤低于沉积岩的含量;第四纪沉积物中,Q4低于Q2时期的含量。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成土母南和粘粒含量是影响有效硅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世界洋中连续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转化过程,正是这种过程才决定了其整个历史时期大洋自然界的演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