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采运作业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要考虑采运作业的各项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还应合理考虑到森林采运作业的环境成本.以天然林择伐试验样地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涵养水源价值、保持水土价值、固碳释氧价值3方面对南方丘陵山地不同强度采伐经营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弱度择伐环境成本较小,仅1.7 元/m~3,中度、强度择伐环境成本分别为弱度的5.1、12.2倍,极强度择伐的环境成本最大,达到25.3 元/m~3,是弱度择伐的16.2倍;皆伐由于收获量大,其单位采伐量环境成本为弱度择伐的14.9倍,低于极强度采伐.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林业生产的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期待能对继续本领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地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通过选取纯收益、土壤持水价值变化量、凋落物持水价值变化量、土壤养分价值变化量、凋落物养分价值变化量、固碳价值变化量和制氧价值变化量等7个效益指标,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天然次生林5种不同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和皆伐)采伐作业10 a后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价值以及它们的综合效益评价值.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经济效益评价值增大,而生态效益评价值则下降,皆伐的经济效益评价值最大,为0.300,而其生态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070;弱度择伐的经济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030,而生态效益最大,为0.670;中度择伐的综合效益评价值最大,为0.713,皆伐的综合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370.因此,类似试验条件的林区应推行低强度(弱度或中度)择伐经营方式,以实现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3.
择伐强度对天然林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影响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不同强度采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和皆伐)作业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伐后10 a的恢复,弱度、中度择伐对优势种的影响不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林分结构略有变化,而皆伐引起林分结构的变化最大,由此说明择伐作业基本上能保持原有的林分结构和种的数量,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林分结构的改变也随之增大;10 a后弱度择伐物种丰富度最大,而中度择伐多样性指数最高,各择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均超过伐前,而皆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则比伐前下降;均匀度指数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对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出发,应尽量采取弱度或中度择伐方式.  相似文献   
4.
伐区采集作业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诸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法对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和评价,为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是目前伐区采集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但对常绿阔叶林经营的基本方针是保护,生态效益为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则“择伐作业-人力集材”为最优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和结构体破坏率均下降,而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上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上升,而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略有下降.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基本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山地人工林择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国内外山地人工林择伐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山地人工林择伐作业技术的对策,展望我国今后山地人工林择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山地杉木人工林不同强度择伐后生长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地杉木人工林择伐长期固定样地实测数据,构建了单木胸径生长模型,以及树高、枝下高、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模型,结合Onyx TREE和3Ds MAX技术,实现了不同强度择伐下,不同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可直观、生动地观察杉木的生长状态,对山地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决策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向规划政策的乡村地域类型研究——以广东顺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政策工具的一般性特征,因地制宜的乡村规划政策离不开地域类型的甄别。通过对乡村地域类型进行规划导向的判别,并以广东顺德乡村地域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典型乡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发展基础和发展诉求与规划政策导向相匹配。结果表明:顺德乡村地域包括城市化发展型、整治发展型、生态保育型这三大类和若干小类,对其中3个典型地域类型乡村的村民改造意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森林择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山地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择伐能充分发挥每棵树木生长潜力,最大限度利用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抗病能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理循环,减小森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形成和谐的景观。择伐由于符合森林的自然演替规律和自然作业法则,因而越来越受到森林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林学家和森林采伐学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国内外森林择伐研究新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森林择伐的理论和作业技术,指出我国今后森林择伐研究的对策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伐区不同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福建人工林伐区5种常用集材方式进行作业试验,分析不同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集材方式作业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值因集材方式的不同而异。经主成分分析,5种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土滑道集材、手扶拖拉机集材、手板车集材、人力担筒集材和全悬空索道集材。从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