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正交基阵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的新方法,它通过直接对时延估计进行滤波处理,使跟踪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采用多模式方法,实现了对机动目标的跟踪.增益计算的指数近似,简化了滤波器的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中的人文要素分析——以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形象是目的地核心吸引力,形象感知是影响旅游动机转化为旅游决策的关键因子.区域旅游形象构建过程中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内牛变量系统,一个是外生变量系统,目的地人文要素归属外生变量系统.目的地人文要素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最终形象均产生重要影响,影响机制为:①信息来源影响形象感应;②景区管理影响形象认知...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地景区管理制度变迁问题是一个学术热点。该文在系统分析武当山世界遗产地景区管理制度变迁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武当山管理机构在组织形式、职责权限、行政级别三方面的变化,认为武当山世界遗产地景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制度供求关系的变化、偶然大事件的推动、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产权制度设计的激励。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