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长江流域农业的地位,论述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战略思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应用于我国农村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农村增长中心”的概念,并论述了农村增长中心的特征、性质和意义以及建设农村增长中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就我国目前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现实来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宏观区域发展战略、行政区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前者又称全国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它是对区域方面的问题作全国性的全局性部署和谋划,包括全国范围内如何划分经济区域,各区域在全国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全国总体发展中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与联合,以及各区域的开发步骤等等。后两者统称区域性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认为新时期农业区域开发应在国民经济宏观布局战略的指导下,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目标,开发社会资源为首任,充分发挥工业、城镇、交通对农业的“催化效应”,实行工农、城乡一体化,针对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相应采取“不平衡开发”战略,将梯度开发、点轴开发、优区开发有效结合起来,以优区开发为主,确定每个时期的重点开发地区(带),建立高度集约化、产品多样化的农业重心地带(区),加强通道网络的开发,形成高度有序的农业经济空间结构。其次提出了我国农业区域开发的若干战略构想。最后论述了交通通道网络在发展现代商品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空间创新的意义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区域,农村发展也表现为一种空间现象。农村经济增长发生于空间,同时又受到空间结构的制约,并反馈于经济增长。今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空间问题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同时也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