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毛条、柠条、沙柳、花棒丛生物量(鲜重)(地上部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半定位观测方法测定了这四个灌木树种丛生物量(鲜重)可食部分与不可食部分之比以及生物量的干鲜比,并给出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可为灌木饲料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锌是植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是植物体中酶的组成成分,对叶绿素的形成和分解蛋白质复合体的去氢酶作用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僵苗病,玉米的白条病、果树小叶病和丛生病等都是由于土壤缺锌引起的,尽管土壤中全锌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壤PH、有机质等土壤条件的变化使锌的可给性降低,锌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失调,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会产生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3.
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祥  魏玉梅 《中国沙漠》1997,17(2):194-198
试验证明,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能在半荒漠风沙区取得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在柠条、毛条、花棒、杨柴、沙木蓼等灌木树种的适生立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林后3~4年,灌木就可郁闭成林,流动沙丘完全被控制变为固定沙丘;林下植被结构得以改善,优良品种增多,如能合理开发其饲料等用途,还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南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河南省108个县1160多个土壤样品进行了一万多样次分析,查明了河南省存在着大面积的缺钼、缺硼和缺锌土壤;揭示了微量元素Mo、B、Cu、Zn、Fe和Mn在各种类型土壤中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5.
天然水中砷化合物的形态及其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据报道,天然水中砷化合物主要以无机砷(As+3、As+5)和微量有机砷(一元甲基砷酸,简称 MMAA,二元甲基砷酸,简称 DMAA)的形态存在。这些砷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火山活动、各种工业废物、生活用水以及施用农药等。在天然水中,它们被氧化还原、形态转换并参与环境中物质的循环。砷化合物在嫌气性条件下被甲烷细菌还原为无机砷和甲烷,又由于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形成各种有机砷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树木水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树种的11个水分生理指标为变量,经聚类分析归类,在此基础上用Bayes准则多类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初步分类的正确性进行判别,完成了对这9个树种在抗旱性方面的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得出树种的自由水、蒸腾速率、水势是决定树种抗旱性的主导因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构成生物体中多种酶的重要成份和催化剂。铜能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与植物体中铜缺乏有关;铜又是红细胞的组分,参与生物体内造血过程,促进铁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铜有助于毛发的正常着色和骨骼的发育:铜对生物体的免疫机能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生物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抗衰老的目的。试验证明,当动物饲料缺铜时,牲畜生长发育不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铜,能使动物明显增重。  相似文献   
8.
半荒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德祥  魏玉梅 《中国沙漠》1997,17(2):194-198
试验证明,土地沙漠化生物整治技术能在半荒漠风沙区取得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在柠条、毛条、花棒、杨柴、沙木蓼等灌木对种的适生立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林后3-4年,灌木就可郁闭 成林,流动 沙丘完全被控制变为固定沙丘;如能合理开发其饲料等用途,还具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