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准噶尔荒漠120种植物粘液繁殖体的甄别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粘沙法对准噶尔荒漠22科81属120种植物进行了粘液繁殖体的甄别和粘沙能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①共有22种植物具有粘液现象,占总数的18.33%,集中于菊科、十字花科和车前科;②综合浇水2 mm和水浸20 min两种处理结果发现,分泌粘液粘沙后种子重量变化较大的植物有盐生车前、光苞独行菜、庭荠和栉叶蒿等,且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水浸20 min处理时的粘沙量明显高于浇水2 mm处理时的粘沙量;③两种处理结果所得粘沙量大小排序稍有不同,进行平均后得到的顺序是:盐生车前>光苞独行菜>庭荠>栉叶蒿>独行菜>抱茎独行菜>条叶庭荠>条叶车前>小果亚麻荠>小车前>亚麻荠>全缘独行菜>毛果群心菜>播娘蒿>群心菜>四齿芥>油蒿>甘新念珠芥>大蒜芥>多型大蒜芥>棱果芥>山柳菊叶糖芥;④除群心菜、条叶车前、小车前外,其他19种植物的未粘沙种子单粒干重均小于1 mg;粘沙能力与种子单粒干重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单粒干重<0.5 mg的种子其粘沙能力相对较强;⑤粘液繁殖体是某些荒漠植物降低位移、适应流沙或干旱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粘沙能力和适应不同粘液溶出条件等方面表现出物种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的萌发特性(萌发率、萌发开始时间、平均萌发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进行研究,以探讨藜科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表明,32种植物萌发率呈双峰型,其中萌发率大于80%,或小于20%的种占大多数;萌发开始时间呈单峰型,28种植物在1~3 d内开始萌发;平均萌发时间也呈单峰型,平均萌发时间小于5 d的植物21种,最大的为杂配藜(23.7 d);萌发持续时间种间差异较大,其中15种植物萌发持续时间小于15 d,10种植物持续时间在15~30 d,5种植物大于30 d。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以上结果揭示出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不尽相同,表现为机会主义萌发策略、下注萌发策略和谨慎萌发策略,这与植物所处土壤盐渍化程度存在差异有关。此外,Log尺度下32种藜科植物种子大小及其变异范围较小(10-2~101),暗示多数藜科植物多为小种子,其容易沿缝隙进入土壤形成短暂或永久种子库,这也是沙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