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异系数、希尔指数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2002—2008年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2002—2008年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变化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差异仍较为明显。(2)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东部地区"高高"聚集,西部地区"低低"聚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处于"倒U"型变化曲线的顶部区域,土地利用的压力依然很大,应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科学地制定区域土地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2.
着重剖析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实证案例分析其作用过程与格局,认为:1)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具有相互影响、耦合发展的特征,耦合机理体现为区域发展过程中旅游中心地与区域地理空间增长极两种中心地系统的空间耦合;2)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在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有着极强的非空间要素耦合表现;3)通过对实证案例的分析,发现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影响甚至改变区域原有的城镇体系格局,而借助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的次级中心城镇往往具有旅游吸引物集聚地与旅游服务地为一体的旅游中心地特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从边缘的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缘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资本投资的障碍、产业结构的刚性制约、有限的经济腹地、劳动力日益减少与生态功能的限制等七个方面探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尝试透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一个案,探讨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使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文章对比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与其他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差异性,认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具有"过渡期"性质。从区域内生发展能力、替代产业发展的区位制约、林区功能转换以及林权等角度分析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障碍,并探讨了资源替代、森林保育基地及林业资源综合开发三种发展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继而提出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林业资源城市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