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述地域文化因素对经济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影响,比较分析东亚模式、西方模式、南方模式、北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地域文化因素与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地域文化因素对经济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影响,比较分析东亚模式、西方模式、南方模式,北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 秦岭古称南山,是我国巨型纬向山脉之一,也是世界名山。秦岭有广义、狭义的划分。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豫鄂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天然界线,北是黄河流域,南是长江流域。狭义的秦岭,仅指陕南部分,就是嘉陵江上游、南洛河上游、渭河和汉江4条河流分水的地区。秦岭南坡自东而西可通航河流有丹江、金钱河、洵河、嘉陵江等。 丹江,源于秦岭东段南坡凤凰山,在铁炉子以上为典型的“V”型峡谷,以下河谷逐渐开阔,在商县城附近河谷宽约1000—3000米。其西北—东南流向丹凤(龙驹寨)附近受武关之阻,南折,切穿流岭峡(月日峡)后与银花河汇于竹林关(汉丹水县故址),东去在商南过风楼同清油河汇合后恢复西北—东南流向,通过湘河峡谷入鄂境。在陕西境内河段长约270公里。丹江流域开发甚早,自古称为武关道。即使在今日,它仍不失为关中通往豫南、鄂西北之捷径。昔日丹江通航始于商县,明朝时在东龙山建造的双塔(至今保存完好)及县城南门外的码头即为佐证。到清康熙年间,商县仍可通航。后渐下移至丹凤,丹凤县城中的花庙就是航运昌盛的见证。直到民国初年,在丹凤街南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以居住小区为单位的水集约利用系统进行研究,构建了生态小区水利用的模式框架,并对各个功能单元进行了详细区分,通过对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景观水的相关问题研究,分析了西安市实行小区生态化用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张保教授──著名地貌学家和医学地理研究的先驱马乃喜,张仁慧(西北大学地理系西安:710069)(西安教育学院西安:710002)张保先生(1912—1985年)──西北大学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生前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