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彭颖  翁时秀  李立勋 《热带地理》2018,38(4):504-515
在回顾电视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时空分析、标准距离法和决策树C5.0演算法,研究了2005―2015年4个直辖市和26个省会城市电视市场结构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电视市场空间格局存在3阶段变化特征,市场化发展期为南北差异格局,市场化推进期为东西差异格局,市场化深化期东西差异格局进一步细化;文化差异、电视传媒发展、市场的“马太效应”分别是3个市场化阶段电视市场结构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市场化使电视市场结构从文化差异主导的空间格局演变为经济差异主导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性矿产资源需求差异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粗钢消费量, 计算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我国中、东、西部三种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消费量, 对比分析了各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在同一人均GDP水平下的三种矿产资源消费差异, 分析了各地区能源、水泥、粗钢的消费趋势。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粗钢、水泥的人均消费即将到达峰值, 而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还需要10年时间; 中、西部地区粗钢、水泥消费峰值将在10年内到达, 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仍需15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哨兵(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影像,在地震位错模型约束下获取了2017年九寨沟Mw 6.5地震的高质量三维形变场。首先,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提取九寨沟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然后,通过“两步法”反演获取该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分布式滑动模型,以此为约束,采用方差分量估计算法联合解算九寨沟地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以水平位移为主,垂向形变较弱;南北向形变呈拉张趋势,断层上盘向南、下盘向北滑动,最大位移分别为-19.81 cm和14.38 cm;东西向形变不对称性明显,断层上盘西北部向东水平运动,最大位移为18.37 cm,下盘东南部向西运动,最大位移不足8 cm。将南北、东西向形变与6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台站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一致性较好且均方根误差较小,分别为1.44 cm和1.77 cm,表明联合升、降轨InSAR观测和地震位错模型约束构建同震三维形变场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显著降低了大地测量数据不足、InSAR观测对南北向形变不敏感等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外矿产资源获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争夺激烈的今天, 日本海外矿产资源获取能力依然惊人, 这与其获取机制密不可分。日本从政府、矿产资源机构和企业着手, 通过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巩固海外矿产资源供应链。宏观维度,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海外矿产资源获取计划。中观维度, 建立实施政府战略的操作机构, 即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和国际协力银行。微观维度, 以日本最大石油公司, 新日石油为例, 实证分析日本企业海外矿产资源获取内部机制及获取途径。本文通过借鉴上述日本海外矿产资源获取的先进经验, 提出了关于我国在海外资源获取战略、拓宽投融资渠道及提高组织机构运作效率等方面全面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于2021年9月,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张圩湖和云湖,采集表层水体样品,鉴定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探讨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张圩湖和云湖表层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种,云湖中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极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minuscula);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20种,云湖中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无节幼体(nauplius)和桡足幼体(copepodid);张圩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贫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重度,云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一般—较丰富,水体污染程度为轻中度,与张圩湖相比,实施生态工程10 a的云湖中的浮游动植物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水平都显著提升;影响两座湖泊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两座湖泊)、总氮和硝氮含量(云湖)以及水体盐度、电导率和水深(张圩湖)。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收入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宋伟轩  陈雯  彭颖 《地理科学》2013,(9):1037-1042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74个县级地域单元1989~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资料,采用变异系数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收入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城镇收入的整体区域差异水平先升后降,农村收入区域差异则持续降低;城镇收入格局由以上海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转变为从沿海到内陆收入递减的地带式结构,一体化发展以后俱乐部增长趋同现象明显;农村收入格局渐趋均衡,高收入极化现象有所缓解,但低收入俱乐部向上移动困难;农村收入增长依托于城市,但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导致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环境政治文献多关注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和策略,尤其是国家与环保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但对权力在空间上的领域特征及其实践影响探讨不足。通过对一个国际环保组织乡村水资源保育项目的田野观察,分析了该组织在近十年的社区领域建构策略演化,并探讨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如何影响环境治理的形式、范围和效果。研究发现:(1)环保组织通过与不同层级政府建立差异化联系,能够在农村社区中建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自主开展环保活动,但与农村社区之间的隔离也限制了环保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环保组织通过融入本土社会关系网络的策略调整,重新建构了更具流动性、融合性的社会领域,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3)面对长期的资源挑战,环保组织通过培育本土组织来保持自身在社区“飞地”的长期影响,但“代理人”在融合后的新领域空间内却难以再维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制约了公众参与环保的范围和效果。通过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及其影响,解释了环境治理和环保组织发展的规律,为认识国家-环保组织-社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