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周李  张清源  朱其静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9):1363-1373
基于艺龙网酒店房价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第117和118届广交会举办前后广州市主城区699家星级酒店客房价格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广交会举办一、二、三期形成3个谷峰,休会期形成谷底,总体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展会期间酒店星级越高,房价的涨幅越大。广交会举办期间不同星级酒店房价热点区不同;酒店房价空间分布呈圈层式结构,以琶洲馆为中心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酒店房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会者需求、酒店类型、城市交通与展馆距离、商圈及生态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等。酒店房价可以作为测度大型展会对城市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选取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案例地,引用协同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旅游综合体的演化过程与机制,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协同系统,经历了旅游产业要素“集聚-共生-融合”的演化过程,萌芽、成长和完善3个阶段集聚的分别是传统旅游业态要素、新兴旅游业态要素和创新旅游业态要素。演化本质是协同系统序参量的变化,不同演化阶段序参量各异,萌芽阶段体现为要素集聚,受外部经济效益驱动;成长阶段体现为要素共生,受内部要素结构调整驱动;完善阶段体现为要素融合,受创新驱动。演化动力是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通过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能量交换及子系统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反馈机制来实现。选取房价作为指标,采用均质与非均质空间比较法测定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创新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为基础,以旅游业为核心,吸引相关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共生和融合效应,发展过程中注重外部物质能量交换和内部自组织调控。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交会现场问卷调研方法获取数据,理论建构出会展商务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结合样本数据聚类出广交会商务旅游者主要的四类空间行为模式,深入分析了各模式的时空路径和群体差异特征。基于空间行为模式进一步分析群体的空间扩散行为,发现广交会商务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市内休闲、市外商务"的扩散特征和以商圈作为主要旅游空间的市内休闲行为特征。研究结果对于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会展业空间布局演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其静  汪莹  虞虎  葛履龙  陆林 《热带地理》2016,36(2):274-283
以上海2 156家会展企业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平台,研究了上海会展业时空演化过程,并从产业链角度探索会展企业的布局特征,最后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发现:1)2000年以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缓慢,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少;2002年之后,空间分布差异加大,集聚态势加强。2)1992年会展业主要集中在黄浦区和静安区,单中心集聚显著;2002年会展业沿黄浦江西岸逐向两侧延伸,形成以上海市政府为中心、徐家汇副中心为次核心的黄浦江西岸会展业发展轴;至2014年底呈现多中心集聚、多轴线扩展的网状分布格局。3)上海会展产业链均值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海副中心城区徐汇区和中心城区黄浦区,空间分布上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下游会展服务企业空间集聚态势更为明显。4)上海会展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是区域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城市交通和展馆设施、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节事等各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