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开展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评价对于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与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构建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地理区的角度进行陕西省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评价研究,揭示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及其组合的空间特点,并对影响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分异的主导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如下:(1)陕西省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空间差异显著,极重要区集中在秦岭山地区与大巴山山地区的连片区域、渭北高原丘陵区的块状区域以及长城北部风沙高原区的带状区域。(2)生态调节功能的极重要和重要区呈现为重叠多的特点,并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的三重或双重重叠为主。(3)各用地类型的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差异显著,林地的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最高,其后依次为水域、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4)陕西省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针对陕西省各自然地理区的生态调节功能重要性特点和主导因子,应实施差异化的空间管治政策和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区是全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乡村发展基础弱,乡村振兴面临挑战大。本文以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山阳县为例,从交易效率角度,运用新兴古典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山阳县乡村发展水平、类型和空间格局,利用随机森林回归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与交互作用,揭示了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域类型的乡村振兴对策。研究表明:(1)山阳县乡村整体发展能力较弱,83.5%的乡村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自给自足型与富足型4类,空间集聚性较强,地域分异特征显著,自给自足度高值主要集中在4大热点区和3小热点区,自给自足度低值主要集中在1大冷点区和3小冷点区。(2)坡度、农业科技采用、高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乡村能人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业专业化程度、耕地破碎度等是影响山阳县乡村发展水平地域分异的8个主导因素,乡村发展水平多受双因素共同作用,农业科技采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乡村能人带动、农业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等对乡村交易效率与发展水平提升的驱动作用显著,可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3)商品化率的提高可显著提升乡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